很快,车辆开到了一处人声鼎沸的村镇。在林子之下,到处都是木屋,它们有大有小,林间的道路纵横,来来往往的人络绎不绝。
“司机同志,这里就是铁匠村了?”
“不!长官,这里是鲶鱼村。昨天很多伤病员被送到这里,严重的患者送到了东边的铁匠村。我想我们还有十二公里车程。”
“好吧,我从没想到你们的根据地竟如此广大。”
但仅仅是鲶鱼村就令科夫帕克大为震惊!
他左看右看,分明看到有些建筑居然是石头堆砌的,更有似乎是糊了水泥。这里不是沼泽地吗?不是到处是泥浆吗?这么多建筑材料从何而来?
呵呵,他只是单纯的不知道,游击共和国有小型的烧砖作坊和水泥工厂。
很快,科夫帕克有了更震撼的发现,他抠了抠耳朵,分明听到的就是火车的汽笛声。
“同志,我知道你们这里有火车,还铺设了铁轨。你们通常用火车运什么?”
“嗯……大概就是硫磺矿石,还有化肥吧。鲶鱼村的南方有个硫磺矿,可能你是知晓的。我们在那里还建了个小型化肥厂,就是因为这个工厂,我们能大规模制造武器原料,又能保证马铃薯高产。”
“这……这是真的?”
“当然!这一切,都是我们司令下令兴建的。”司机的褒奖之词越说越多,通篇是对杨明志的赞美。
科夫帕克陷入沉默,他不明白,沼泽地本该一穷二白,一个从东方来的中国人,就成了改变的原因。
可能不仅是司令个人的功绩,尤其科夫帕克获悉化肥厂居然有两个作用:生产化肥,生产炸药。
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说服斯大林和贝利亚,使得在大战爆发先,苏联又加紧兴建了许多化肥厂,兴建的理由即是对硝铵的多重利用。
他知道游击共和国在用化肥和各种渠道获得的TNT制造威力强悍的阿玛托,据说这是司令别列科夫和那个素未谋面的化学教授搞出的杰作?不!恐怕那位教授也是参考了李森科同志的一些理论,甚至那位教授也是李森科学派的拥趸?
也许并非如此,那位别列科夫有真才实学,在任何国家他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既然那个人有如此的能力,何不去建设自己的国家,反倒是跋涉一万公里,去帮着苏联打卫国战争?甚至还加入苏联国籍?莫非就是单纯发扬国际主义精神?
想到这些,科夫帕克本以为自己比较理解司令别列科夫是怎样的人,如今反倒更加困惑了。
不知不觉中,司机提醒他铁匠村已经到了。
“啊!终于到了吗?”
“通过这个哨所,我们就进入铁匠村的范围了。”
如今的铁匠村,于此定居或客居的军民高达五万人!红十月和茨冈人两个大队的部队被划了一片地,士兵们搭起大量简易木棚作为暂时营房。
因大量的士兵损失,铁匠村固有的营房大规模空下来。活着的战士们悲痛地整理阵亡战友的遗物,一部分自己保留,一部分交给组织。杨明志对待平民的态度,堪称是整个游击共和国最好的,毕竟“人民子弟兵式思维”构筑了其三观,军队优先照顾平民不是理所当然么?
萨林奇金当然是非常赞誉杨明志的决策,遂空置营房暂时安置起数以万计的平民。
军营做民居是暂时措施,未来沼泽地中会有大量新的定居点建立,直到能让三万余新来的平民舒坦的居住。
关于平民的安排,军人的休整,以及新的大规模土木工程与定居点建设,正是杨明志等人要在八月十日上午展开研讨的。
这类问题可谓当前最棘手的,杨明志决定开会,他不知多快能研究出办法,但效率必须要快。如果今天上午能讨论出一些结果,下午就应该着手落实!
参与这次会议的人很多。
萨林奇金(游击共和国最高苏维埃第二书记,第一书记由波诺马连科挂职)
柳得巴廖夫(合法的戈梅利州州长)
杨明志(第63集团军中将司令)
耶夫洛夫(第63集团军少将副司令)
福明(第63集团军政治委员)
布马日科夫(红十月大队队长)
巴甫洛夫斯基(红十月大队副队长)
卡尔马诺夫(茨冈人大队队长)
科夫帕克(兵团司令)
鲁德涅夫(兵团政委)
波博斯基(鲶鱼村苏维埃第一书记)
沃曼斯基(黑土村苏维埃第一书记)
卡维茨基(铁匠村苏维埃第一书记)
以上十三人,即是当前游击共和国军民的主要领导者。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