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群岛,日语作Ryukyu-Shoto,亦称南西(萨南)诸岛(Nansei-Shoto,日语作Nansei-Shoto)。也叫琉球冲绳(RyukyuanOkinawa),自日本南部的九州岛往西南延伸约1,100公里(700哩)到台湾东北,是东海(西)与菲律宾海(东)的分界线。陆地总面积3,090平方公里(1,193平方哩),包括大小岛屿55个,分为3个较大岛群:北部为奄美岛链,中部为冲绳诸岛,南部为先岛诸岛。琉球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作为东北亚和东南亚贸易的中转站,贸易发达,号称“万国津梁”。
琉球简介编辑
注:现“琉球群岛”是由日本明治后重新编制的,增加了大隅诸岛和吐噶喇列岛。琉球国≠琉球群岛,原“琉球国群岛”不包括大隅诸岛和吐噶喇列岛。另竹岛?硫磺岛?黑岛不属于大隅诸岛,而硫磺岛属于小笠原诸岛,竹岛、黑岛均为离岛,其中竹岛为日韩争议岛屿。
两大岛屿
其中两个最大的岛屿是冲绳岛(1,204平方公里〔465平方哩〕)和奄美大岛(712平方公里〔275平方哩〕)。这些较大的岛屿原先都是火山岛,且有山地;而较小的岛屿则大都为珊瑚岛,地势相对比较平坦。属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每年都有台风侵袭。
琉球历史编辑
历史渊源
台湾在唐朝时也被称作琉球,位于此区分琉球群岛同时被称作为小琉球。台湾是中国领土,而琉球在明清时为中国的附属国。琉球作为中国的附属国长达500余年,但附属国不等于领土主权。琉球国未建国之前隶属于日本九州的南蛮地区,后独立。清朝末年,日本通过武力兼并琉球。1972年琉球归属日本施政。[1]
1291年,元世祖遣副万户杨祥讨伐琉球,未能到国。随后,在元朝元贞二年(1296年),元成宗再次派遣福建省都镇抚张浩,率水军进攻琉球,国人合力拒战,元兵抢一百二十余人而返。
“张浩”汉人是也。《中山世谱》:元至元二十八年辛卯,(世祖灭宋,改天下之号曰大元)世祖改「流求」曰「瑠求」,遂遣副万戸杨祥等,率六千军。给金符赉诏,以降我国。杨祥行出海洋,遽会一山军。相战小挫,未至我国而引还。
元贞二年丙申,(世祖崩,成宗嗣立,改元元贞)福建省平章政事高兴上言:「瑠求未从,宜发兵袭之。」成宗遣省都鎭抚张浩等率军抵国。时我国臣民深沐王化,皆有委身爱国之心。见元兵来侵,国人合力,拒战不降。张浩无计可施,卒掳一百三十人而返。
明朝明太祖《即位建元诏》:“朕为臣民推戴,即位皇帝,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是用遣使外夷,播告朕意,使者所至,蛮夷酋长称臣入贡。惟尔琉球,在明朝东南,远据海外,未及报知。兹特遣使往谕,尔其知之。”
明太祖称“琉球”为外夷,以表明不是明朝的领土。莫非所有称得上“外夷”的国家,其原住民的领土都是明朝的?莫非“天子”是“一统天下”,天下之土地皆归明朝?莫非是封建迷信心理作怪?但明太祖是一个明事理的人,不会像元朝侵略者那样去做。其实明太祖这里的“外夷”已经指定了其并非是明朝的王土。
据琉球国史及各种史料记载,自洪武十六年(1383)起,历代琉球王都与中国建立贸易关系,与中国对朝鲜的对外关系一样。这种关系延续了整整五个世纪,日本庆长十四年(1609)发生日本萨摩藩(今鹿儿岛县)岛津氏收复琉球,琉球国在受到萨摩制约的情况下,依然和中国保持贸易关系。洪武二十五年(1392),朱元璋“更赐闽人三十六姓”入久米岛。这批中国移民主要是向琉球传授明朝的文化及工艺技术,企图同化琉球族。琉球王国被迫接受明政府的“赐人”,如1606年,尚宁王受册封时,便被迫赐明人归化。如从中国去的蔡氏为蔡襄的后人,林氏为林和靖家族的后人。与此同时,琉球王被勒令选派子弟到中国留学。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