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四年,再次派朱标前往长安实地考察,其实已经做好了迁都的准备。
然而朱标回来之后,却建议将国度放在洛阳。
具体缘由已经不可考,但想来是极其有说服力的。
否则朱元璋也不会犹豫不决。
但还没等他考虑清楚,朱标就病故了,迁都之事就此作罢。
后来朱允炆以及他身边的大臣的操作,证明了迁都北方的正确性。
最终在朱棣手上达成。
朱元璋看着半天不说话的陈景恪,心中不禁一动。
陈景恪的思路向来和别人不同,他是不是能给自己,提供一些不一样的参考意见呢?
想到这里,就出声问道:“景恪对迁都可有什么想法?”
陈景恪连忙摇头道:“陛下,迁都乃国之大事,岂是我能置喙的。”
朱元璋说道:“有几个选择各有优劣,咱始终无法下定决心。”
“你的想法与常人不同,咱想听听你的建议。”
“你不用担心,咱也不是非听你的,只是想听听你有没有别的看法。”
陈景恪这才说道:“既如此,臣就妄言几句。”
“我将不同区域划分为四种功能,其一资源区域,其二经济区域,其三军事局域,其四政治中心。”
“资源区域就是提供某些资源,比如粮食生产、金银铁矿……”
“经济区域,交通便利的地区,其实都比较适合发展经济。”
“总体来说,南方是天然的经济区域。”
“军事区域,就是承担军事任务的地方。”
“目前的北平、太原等地,都是这种类型。”
“政治中心,往大了说就是国家的京畿所在。”
“往小了说,布政使衙门所在,也是区域政治中心。”
朱元璋高兴的道:“景恪的总结非常精辟,确实可以如此划分。”
马皇后也不禁点头,这个划分确实很有道理。
朱雄英就没有想那么多了,此时他就只有一双耳朵,专心的倾听。
“景恪继续说,后面呢。”
陈景恪就继续说道:“对于小国来说,因为国土狭小,很可能一个区域同时承载着四种功能。”
“但对于大明这样国土辽阔的大国来说,这四种区域的功能划分就比较明显了……”
“军事区域和经济区域受限于环境、资源区域受限于物藏,此三者人力很难强行干涉。”
“唯有政治中心,是人力所能决定的。”
军事区域和经济区域,倒不是没办法干涉,而是强行干涉费力不讨好。
顺应自然环境,才是最省时省力的。
朱元璋想了想,也点头表示认同。
陈景恪喝了一口茶,润了润嗓子:
“对于大明来说,政治中心绝对不能和经济中心放在一起。”
“经济中心的话语权本来就重,若再将政治中心放在这里。”
“其他地方就将彻底丧失话语权。”
“对一个国土辽阔的国家来说,其危害太致命了。”
朱元璋极为赞同的道:“说的好,这也是咱一直想迁都北方的原因之一。”
“南方已经够强势了,在将京畿放在这里,那北方怎么办。”
“咱最中意三个地方,长安、洛阳和北平,你觉得哪里最合适?”
陈景恪没有直接说哪里,而是道:
“京畿之地,首先要有天险可守,易守难攻。”
朱元璋回忆三地的地形,给出了判断:
“三地皆有天险,长安最为坚固,其次洛阳,北平最次。”
陈景恪继续道:“作为大一统的王朝,交通要便利。”
“否则不利于漕粮运输,也不利于通行各地。”
朱元璋说道:“长安交通最为不便,北平稍好,洛阳地处中原腹心之地,四通八达最为便利。”
陈景恪再说道:“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否则重新修建一座都城,代价太大了。”
朱元璋深以为然:“若论经济,自是洛阳最强,长安其次,北平最次。”
“这也是咱不想将都城放在北平的原因。”
“虽然元朝将大都放在此地,然元人不善经营城池,此地并未发展起来。”
“仅有的宫殿,也毁于战火。”
“若将京畿放在此地,相当于重头兴建一座都城,代价太大了。”
陈景恪内心也很认同朱元璋的看法。
北平在地势上确实可以当京畿。
但现在是洪武十六年,不是三百年后,更不是六百年后。
未经明清两朝经营,此时这里还是半蛮荒之地。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