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红楼鼎革> 第112章 盐场建设(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112章 盐场建设(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这个道理我们也懂,建设成本怕是会大增。”毛大寿面色迟疑。

  “不妨事,长远来看更为有利。”柳湘莲就此拍板。

  一位白发苍苍的周师傅提出异议:“这样做还有问题——占用的地界儿太大,得往陆上延伸,高度就会增加,只靠涨潮时涌进的那点儿海水怕是不够用。人工送水需要的人手太多,耗费的人力可不是一点儿半点儿。得不偿失吧?”

  其他几人也点头赞同:“是这个儿理儿。”

  柳湘莲笑了笑,这一点儿他已经想过,且有应对之策。

  “稍后我会请工匠制作风力水车,到时就立在边儿上,通过风力日夜不停地把海水抽进盐田,可以部分代替人工。”

  “风车?什么模样?能提水多少?”众人好奇,也很感兴趣,眼中精光闪闪,这可都是赚钱的门道。

  风车技术很早就有了,盐场利用风车提水则要到清末才会出现,现在全凭人肩挑手提。不过这个问题把柳湘莲难住了,他只见过图片,并不了解风车真实大小和实际效果,还要和工匠商议。

  “不急,我会让工匠来做。其他还有什么问题?”

  几位师傅这时不敢小看柳湘莲,毛大寿捡着实际存在的问题,说道:“平整场地,开沟挖壕,都是体力活儿,现在煎盐不能停下,盐场挤不出这么多人手。”

  “这个更容易了,我已派人去招募,准备组建一支三千人的施工队伍。”

  “三千人?!”众位师傅惊讶出声:“盐场灶丁还不足千人,这……”

  他们相顾而视,担心这些人会留下不走。

  柳湘莲看了看这些老汉,哈哈一笑,“是不是担心他们来了会占你们的位子?这些人先在这里建盐滩,完了还要去其他盐场,等长芦各家盐场改建完还要去两淮。即便盐场都建好了,还有草荡地需要人耕种,总之不会和你们抢饭碗。”

  被戳破小心思,几位师傅尴尬的笑了笑,忙转移话题:“这样下来投资可不小,钱不成问题吗?”

  “我已经与盐商商议好了,向他们借一笔银子,利息不会太高,每年按时偿还本息就行,二十年足够了。”

  借的不是高利贷就行,众人放了心。这时,有位一直沉默不语的瘦小老者提醒道:“即便改为晒盐,煎盐也不能废弃,万一雨多也好救急。依我看,不妨把煎锅也聚集起来,算是各户投资的一部分。”

  其他人也反应过来,这提议甚好,可以多占股本!否则煎锅就成废铁了。因为煎盐的锅是特制的,一锅出盐六百斤,可想而知多大,不用来煎盐只能当废铁卖。于是都附和道:“晴天晒,雨天煎;近处晒,远处煎。如此正好!”

  柳湘莲会意一笑,点了点头。毕竟不曾做过盐工,他仅能做些大体指点,已然让众位师傅刮目相看,腆着脸求指点。

  “那就再支个招儿,盐场建好后可尝试制作精盐,卖给富贵之家,以增利润。”柳湘莲随便说了一条,而后嘱咐他们:“各位,除了画好设计图,需要何种工具,需要多少,也要列出单子来,或者自制,或者购买,等人手一到就要展开建设,不过错过明年春天的晒盐。”

  “柳大人放心,一定尽快完成。”众人应下。

  柳湘莲又请来那几位从工部调来的工匠。出来的日子不短了,领着筹饷司额外发的津贴,啥事儿没有,他们闲的蛋疼,良心很是不安,这时听说有任务要交代他们办,很是积极踊跃。

  听柳湘莲说完风车的用处和大致结构,他们不觉难办,风车引水听着新鲜,原理并不复杂,早在南宋时中国便有使用风车的记录。稍作商议后,都拍着胸脯保证没问题,很快就能画好图纸,工具他们随身带着,只需提供木材、铁料、绳索、布匹等材料就成。

  不愧是工部文思院的大匠作,水平够高,比那几位晒盐老汉容易交流多了,柳湘莲很想永远把他们留在手下。这时说道:“除了风车,盐场建设需要的工具不少,还请诸位帮忙设计制作,凡有成果,皆有奖金。”

  “柳大人慷慨!”众工匠欣然领命,真心实意的感谢,活了半辈子头一次碰到这么好说话的主官!士为知己者死,这次就舍命陪君子,显显手段!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