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那日与宁婉分别之后,太子便全个身心投入到朝政中去,他将这些年圣上所做的政策裁决在几天之内几乎全部看遍,曾经他觉得自己的的父皇无论做的什么决策那都是对的、是为巩固大明朝统治而行的。可是如今,他的信仰受到了侵蚀。
太子发觉,或许这些年,明朝错失了很多机会,有些失误是天灾,而有些失误却是人祸,还有他曾经一度崇拜的父亲做出错误的决定使得明朝错过了很多机会,自己还是把人想的太简单了些,那皇位之上不仅是自己的父亲,还是一个每天受臣民跪拜的人,一个早年就过着惊心动魄生活的人,他的猜忌,他的狐疑,他的刚愎自用,都会影响他做出一个正确的决策。
就拿崇祯二年朝廷撤除驿站这件事来说,就是十分不明智的!西北一带,土地贫瘠,民风彪悍,再加上连年的旱灾,已经是民不聊生了,对他们来说,最普通的工作就是当兵和做驿站的驿卒,这也是他们生活唯一的出路。而就是因为皇帝的一句话,一夜之间,全国各地的驿站全部撤除,上万人没有了活路,曾有人说过,皇帝一言可福万民,一言可祸四海,如今这些没有了活路的人,都成了中原流贼的一员。
太子在查阅流贼首领李自成的背景之时,意外发现此人就是曾经的银川驿卒,这一切,太过偶然又太连贯,李自成曾经也是一个本分的驿卒,因为驿站被撤,没了活路,这才起兵造反。太子仰着头悲痛地哀叹道:“父皇糊涂啊!撤了驿站,每年确实能节约不少银钱用于边境战事,可是大多世间小民不曾听圣贤之言,见的全是民生疾苦,何来爱国之心?他们能忠于朝廷,只是因为朝廷能给他们生活,如今因为一个欠缺考虑的政策,竟让这么多人决心不再供奉朝廷!从驿站下节省出的银钱非但无法用于边境粮草,甚至无法解决中原镇压流贼的开支,得不偿失,得不偿失!”
再有一件,是太子在查阅当朝将领功绩时发现的,太子知道如今朝廷缺少将才,以至于流贼久久不能根除,边境也不能安宁,可是他发现,尽管在如此危机的情况下,还是有一位当朝十分有能力的将领:孙传庭孙大人此刻正处牢狱之中。太子念着几年前的朝廷纪实:“孙传庭,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因不满魏忠贤专政,弃官回乡,帝即位后,重新启用,崇祯九年,出任陕西巡抚,伏杀闯王高迎祥。崇祯十一年,孙传庭被贬为平民,其后又被帝囚禁,以待判决。”
太子实在读不懂这个纪实,为何在立功之后就被囚禁起来了?如今朝廷缺少能领兵打战之人,为何还不被起用? 太子怎么也想不明白,其他的书也没有记载孙大人被贬为平民的原因,无奈之下,只好半夜起身,命下人点着一盏防风灯,披上一件外袍径直往李士淳住的偏殿去了。
太子仅带了一个两个侍从,外头尽是令人厌烦的雨声。今日傍晚间突然一阵狂风大作,直到现在淅淅沥沥的小雨还一直下着,太子心中想着:“本不该这么晚还去叨扰李先生,只是这件事梗在心中,难受得狠,不知道其中原由,实在难以入眠。”
太子到了李士淳居住的偏殿,为了方便平时给太子讲课解惑,李士淳在取得圣上的同意后便搬到了此处。太子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着装,轻轻地敲了三下殿门,没人回应,太子又重复了一边动作,终于里面走出一位仆侍,隔着门问道:“何人半夜叩门?”
太子对着门缝里的人说:“我是太子,因心中有一事未明,想请先生给我说道说道。”
里面的仆侍听闻外面的人是太子,便匆匆忙忙拆下门闩,将门打开,跪在地下向太子解释道:“太子爷恕罪,小人刚刚并不知门外的人就是殿下您。”
太子将其扶起,轻声说:“无妨,是我鲁莽,半夜叨扰,先生睡下了吗?”
“回殿下,还未曾睡下,小人这就带殿下过去。”仆侍说完,便在前面领着太子走向李士淳的书房,到门口时,便回身对太子说:“殿下,就是这了,李大人平时都有点灯夜读的习惯,今个儿,估计也还在整理书籍,是否需要小人替殿下通报?”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