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短视频剧透历史:开局现代战争> 第2章:比萨斜塔思想实验(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2章:比萨斜塔思想实验(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最新网址:xs

  洪武年间,金陵城。

  “玉米?又是新的作物?”不怪胡惟庸大惊小怪,实在是天幕提到的信息太过吓人

  本来知道红薯这一作物的产地、红薯耐贫瘠、容易种植等特点都够惊人的了,没想到除了红薯,还有产量不分伯仲的土豆,如今还有玉米。

  这土豆和玉米众人都是没见过的。

  “红薯、土豆、玉米”朱元璋念叨着这三个名字,嫉妒都快从眼里溢了出来。这大清不知踩了什么狗屎运,竟然刚好处在有红薯、土豆、玉米等高产作物的时期。

  大明要是有这两样作物,再加上将近两百年的发展时间,相信到时候这小冰河期也没有那么可怕,或者说能将影响降低很多很多,能少死很多人。

  “这大清的命是真的好,刚好赶上了大航海时代。”有人嘀咕了一句。

  “大航海时代”朱元璋此刻才算是深刻的意识到了海禁政策的问题所在。

  海上贸易不仅仅是互通有无这么简单,为了利益,民间会自然地改进技术,促进各种技术的发展,然后为了更高的利润又会驶着船只去更远的地方,最后终于发现了这么高产的作物。

  这世上之事,真的是一啄一饮自有定数,粗暴的海禁政策带来了国内一时的安稳,但同时也造成了沿海百姓靠种地无法过活,只能沦为海寇反过来袭扰大明疆界,最重要的是明明老四执政时期航海技术对比欧洲还领先了那么多,却依然错过了这么重要的东西。

  像是灵光闪过一样,朱元璋突然脸色大变,然后命人取来了地球舆图。

  胡惟庸、刘基等一众大臣都知道,以陛下沉稳的性格泰山崩于前都不改色,如今脸色突变,必是有所发现,于是一个个伸长了脖子。

  几人都在心中琢磨了起来,刘基心中推演,红薯、土豆、玉米、大航海,这几个词有什么关联吗

  红薯是大航海时期发现的,土豆和玉米也都是没听说过的作物,连长什么样都不知道,等等.!

  大航海、土豆、玉米,难道土豆和玉米也是大航海时代发现的?

  大航海、欧洲,郑和下西洋最远曾到非洲.

  刘基脸色骤变不会吧!

  “摊开吧”朱元璋稍稍平复了心情,命太监们一左一右摊开世界地图,这个地图是根据天幕展示所绘制的。

  “诸卿可知土豆、玉米的下落”

  一众大臣看看地图又看看陛下,都有些面面相觑,仔细琢磨这句话,难道是陛下把土豆和玉米的原产地猜出来了?

  没道理看个地图就能看出来吧.

  朱元璋默默地打量了一圈,除了刘基脸色有些奇怪外,其他人都还处在比较懵逼的状态.

  “请陛下示下!”刘基大致猜出了一点东西,但是做臣子的最重要是不要出领导的风头,所以带头请陛下示下。

  “请陛下示下!”

  朱元璋没有推脱,深吸了一口气,抑制住内心的激动,用毛笔尖重重地点在了欧洲那片区域上,墨水瞬间晕开成一团,然后又分别点了非洲和亚洲、南美洲。

  “欧洲,大航海时代促成了地理大发现,发现了红薯!”

  “欧非亚三洲本就联系紧密,老.郑和下西洋时最远就曾到过非洲这边。”他的笔下画出了一条歪歪扭扭的线,那是天幕提及郑和下西洋赚不赚钱时曾展示过的航行路线。

  这么一提,一干文臣瞬间反应过味来了。

  对啊,燕王殿下曾派郑和六下西洋,郑和肯定也不是吃干饭的,若是见过红薯这些作物,估计早带回来了。

  而红薯都还是万历年间才有记录出现,吕宋、安南那边还当做宝,估计也是才传入不久,不了解情况。

  等到万历年间传入大明,为了安稳谁肯定也不敢冒风险,毕竟地就这么多,种了红薯就不能种其他的了。所以保守一点的话,也是小范围种植,而大规模推广是需要很长很长时间的,所以这才说是大清的国运,而不是大明的国运。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