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第0350章:苏良一怒跳汴河,真相浮出水面!(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0350章:苏良一怒跳汴河,真相浮出水面!(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如同一个草台班子,大多都是为了个人利益,极易分裂。

  此外。

  苏良还在等待包拯的消息。

  若能确定五官投河乃是一场阴谋,那将他们击溃,就更容易了。

  ……

  深夜。

  城南一处漆黑的巷道中,停放着一辆马车。

  马车内。

  户部判官崔宏和殿中丞丘裕,相对而坐。

  丘裕皱眉道:“崔兄,你也太谨慎了吧!咱们就不能在城南宅院内见吗?”

  “什么城南宅院,在外面不能提及此事,伱忘了!”崔宏厉声道。

  丘裕撇了撇嘴,道:“崔兄,我错了,我错了,咱说正事吧!”

  崔宏缓了缓道:“看来官家是铁了心要裁官!一些胆小鬼已去银台司将反对奏疏拿走了,真是蠢货,越后退,就越被动,咱们必须要主动出击!”

  “如何出击?”丘裕问道。

  崔宏道:“让那五个投河官员的家眷去宣德门哭诉,哭得越惨越好,越惨越容易让底层官员们产生共鸣。明早,我负责三个,你负责两个,周游相就按死了处理!”

  “怎么才能让他们的家眷去宣德门呀?”丘裕又问道。

  “我……我怎么认识了你这个蠢货,煽风点火会不会?若官家撤去裁官之策,这五人就是天下士大夫的骄傲,就是以死明志的忠义臣子!若官员执意推行裁官之策,这些人就是破坏全宋变法的罪人,他们的家人不但什么好处都捞不到,甚至还会有牢狱之灾……”

  “明白了,我知道该如何做了!”丘裕点了点头。

  ……

  翌日清早,问询继续。

  第三波官员乃是剩余官员中感觉自己会被裁掉但并不符合裁减标准的一类官员。

  一共有四百余名官员。

  对这波官员,中书省和变法司采取的依旧是对待第一波官员的做法。

  爱干不干,绝不劝慰。

  近午时。

  四百余名官员问询完毕后,文彦博宣布:问询任务完毕。

  此消息一出。

  剩下未被问询的一百多名官员顿时傻眼了。

  他们皆是会被裁减的官员,中书和变法司直接就放弃他们了。

  这些人。

  深知自己的政绩不佳,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

  他们有预感:朝廷似乎要放弃他们了。

  户部判官崔宏和殿中丞丘裕,前者在上午的问询人员中,后者则在被放弃的一拨人中。

  一时间。

  这些官员也分成了多个派别。

  讨论着朝廷到底要干什么,他们接下来该如何做。

  ……

  午时。

  反对裁官之策的奏疏还有342份。

  距离截至日,还有整整一天。

  有人是怕了,有人是慌了,有人是随大流,有人是后悔了。

  变法司众官员不由得大喜。

  一日的时间,再减六份,简直易如反掌。

  这些官员远比想象中更容易妥协。

  就在苏良等人都觉得计划即将成功时,宣德门前出状况了。

  五名投河官员的妻儿父母,身穿缟素,腰系麻绳,在宣德门前大哭痛哭,悲痛欲绝。

  她们认为这五人乃是为了朝廷大事,以死谏君。

  实乃忠厚良官。

  但朝廷却没有任何表示,故而来哭诉抗议。

  国子监博士周游相的亲眷认为他已经溺亡,只是还未找到尸体。

  “我的夫!你死得好惨啊,为了朝廷大业,你以死谏君,没想到还有人称你破坏朝廷变法,这天下还有没有公平可言吗?”

  “我的儿,你走之后,为娘的眼睛都快要哭瞎了,要不是三郎还小,为娘也想要跳汴河与你一起去陪伴你那个早死的爹了!”

  “夫君!我相信朝廷一定会为你的死给出一个说法,官人仁善,一定不会薄待忠义之臣的!”

  ……

  白发老妪、失夫少妇、三四岁的孩童,哭得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甚是凄惨。

  不多时。

  宣德门前便围了一大群百姓。

  百姓们都觉得官家应该给予这五个家庭厚重抚恤,以慰这五名以死明志的官员。

  在大宋。

  无论政见对与错。

  但凡敢于“以死明志”的官员,都会受到尊重。

  很快,赵祯便知晓了这个消息。

  他也觉得这些妇孺很可怜,但他什么都不能做。

  一旦施恩。

  那就意味着他是要延缓裁官之策了。

  若置之不理,恐怕会在百姓心里落个“铁石心肠”的称呼。

  赵祯想了想,朝着一旁的内侍说道:“令开封府衙役将这些人送回家,宣德门前岂是哭闹的地方!”

  片刻后。

  这些投河官员的亲眷便被赶走了。

  她们被送回家后,又奔了出来,直接在人流最大的南门大街上哭诉。

  一时间引起无数百姓驻足观看,街头巷尾的议论声越来越多。

  ……

  日近黄昏,变法司内。

  富弼、范仲淹、苏良等人皆是眉头紧皱。

  他们刚得到消息。

  银台司的奏疏数量又涨了,一些官员又将他们的奏疏放了回去。

  当下已达478份。

  不降反涨。

  完全是那五名投河官员亲眷在宣德楼前痛哭的结果。

  很多底层官员感同身受。

  外加上一些“没脑子但有怜悯之心”的官员,顽固地认为:敢以死明智者,便是好官。

  不出意外,奏疏将持续增长。

  ……

  入夜。

  银台司关门的最后时刻。

  反对裁官之策的奏疏还有526份。

  众人都很郁闷。

  当下已无它策,依靠明日上午半日来改变,似乎已不可能。

  而苏良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包拯那里。

  离开变法司后。

  他便去了开封府,可惜一无所获。

  深夜,苏宅。

  唐宛眉将苏良的双脚放在木盆里面后,为他轻轻揉捏着肩头。

  她能感受到,这两日,苏良非常辛苦。

  就在这时。

  门外传来吉叔的声音。

  “官人,开封府包学士有书信递来!”

  苏良瞬间精神起来。

  当即赤脚站起,连鞋都来不及穿,便奔出了门外。

  苏良拿过信封,打开一看,不由得大喜。

  包拯在信中说:已寻到国子监博士周游相,今晚便将夜审,苏良明早可去开封府一趟,查看供词。

  此刻,苏良哪还有睡意。

  他朝着唐宛眉道:“眉儿,速速更衣,我要去开封府,今晚就不回来了!”

  “先坐下,洗一遍脚再走!”唐宛眉温柔地说道。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