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 183 生子当如张一凡也(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183 生子当如张一凡也(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随后,朱标便把张一凡给他讲得老百姓喜欢简化字的事情,给他爹说了一遍。

  朱元璋听了,点点头说道:“如能简化字却又不影响字的原本意思,不会混淆字,那确实是可以的。”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似乎是回想了下朱标之前所说得几个内容,然后才说道:“全民识字这一块的相关事情,你也写一个详细的出来。”

  “是,父皇!”朱标听了,高兴地回答道。

  他知道,他父皇该是能接受这個提议,便又对朱元璋说道:“父皇,您是不知道,一凡在他那个武备堂也在推广识字,还教他们算数,别得不说,就只是火炮发射这一块,儿臣就感觉他们会比一般将士厉害多了!什么三点一线,拇指测距法,表杆测距法,都是一套套的,只是可惜还没有火炮实际操作,要不然就能知道到底有多厉害了!”

  “哦?”朱元璋一听,有点意外道,“听你这么说,那个武备堂的军卒,火炮真能打得准?”

  朱标听了,无奈地提醒道:“他们没有火炮可以演练,但是儿臣看出,该是真能准一点。”

  说到这里,他想了下又补充道:“还有,一凡说他们识字明理之后,会比不识字的更能征善战……”

  说着,他把张一凡当初和蓝玉的对话都给讲述了一遍。

  朱元璋听了,眼睛发亮道:“既然如此,那就叫他们都来京师看看,刚好那种轰夷大炮已经有七八门打造出来了。让他们尽快来京师。如果火炮打得好,就可以一起派往边关。”

  还有一点,他是没有说的。

  对他这个皇帝来说,如果打仗只是依靠几个名将,那绝对不是他所希望的。而如果能通过武备堂那样的学堂,可以培养出真正能领兵打仗的将领,那在兵事这一块,他都能放心不少了。

  原本这是他在内心的隐忧,如今听到朱标所说,几乎是下意识地,他就想武备堂的那些军卒有出息。要是有可能的话,朱元璋就打算栽培他们,而后推广武备堂的做法。

  这个更深层次的原因,他没有说出来。朱标听了他的话,却是以为自己的建议让父皇接受,算是在自己妹夫那边有了交代,也是很高兴。

  朱元璋同样高兴,儿子去了香山县一趟之后,他的收获极大。可人心不足啊,他就带着期待,继续问朱标道:“香山县那边,还有何事?”

  朱标听了,马上就回答道:“有关那个专利的事情,儿臣和一凡聊了,他觉得之前的想法有点不符合现实,就准备在他的作坊内设立研究组……”

  他接着把专利的改进版给朱元璋汇报了下,并且说明这方面可能在开始的时候投入会比较大,短时间内恐怕不会有什么收获。

  朱元璋听了,点点头说道:“这事儿不急,等他搞个一年看看情况再定吧!”

  这时候,他觉得把香山县划出来,让张一凡在那折腾,真得是个不错的办法。事情好不好,做过就知道了!

  说完之后,他就再问道:“还有什么么?”

  朱标听了,本来想说没有了,不过马上又想起来时候的事情,便对朱元璋又说了南洋的调查结果,以及张一凡的建议,说进贡亏本,不能持久,不如做买卖的好。

  朱元璋听了,一下就皱了眉头,这个建议,他有点不喜欢,当即说道:“一凡这是有点小家子气了,那些是番邦小国,以恩示之,彰显天朝礼仪便是。”

  在他看来,这些番邦小国,要么有海拦着,要么山高路陡,还都是化外之民,他去花这个心思实在没必要,甚至还打算给子孙定规矩,把番邦小国列为不征之国,不让子孙对他们动刀兵,免得得不偿失。

  不过,因为张一凡在香山县的巨大成就,让他很是高兴,因此,在说完这话之后,他稍微犹豫片刻之后,还是对朱标说道:“不管他了,他在香山县,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吧!”

  这个意思是,朝廷层面,还是以前的态度。香山县是特区,就不管了。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