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开局诛十族,朱棣求我当国师> 第十二章 大明不可能永远重复开国和靖难(2/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十二章 大明不可能永远重复开国和靖难(2/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朱棣手中一直捏在半空的酒杯,掉落在地。

  精致的瓷杯迸溅在地上,成了一片片不规则的碎片。

  来不及收拾,甚至来不及擦拭被瓷片划伤的皮肤,在朱棣身边旁听的纪纲,陷入了跟朱棣同样的呆滞。

  纪纲是秀才出身,他同样被这句话,深深地震撼了。

  良久,朱棣方才默默地重复着。

  “......因为大明不可能永远重复开国和靖难,但却必须重复每三年一次的科举。”

  很简单,也很直白的道理。

  功勋武将们早晚都会老去,而将门犬子的概率远大于将门虎子。

  名将都是战场上杀出来的,不是在公侯伯府上娇生惯养出来的。

  而士绅文官们,却注定会将知识一代代传承,将书籍一代代批注,越积越厚。

  朱棣忽然产生了强烈的紧迫感。

  他觉得,自己在位的时候如果不做些什么能对大明产生根本性改变的事情。

  那么大明的未来可能就会如姜星火所说。

  他爹朱元璋和他朱棣两代人,扶持起来对抗士绅文官的勋贵武臣,将渐渐腐化、堕落,最终沦为文官靴下的踏脚石。

  而失去了勋贵的支持,诸藩又被养猪。

  到时候大明的后世皇帝能依靠谁呢?

  外戚?还是宦官?

  可是自己又能做什么?

  朱棣蓦然想起姜星火不久前在讲“三条救命线”时提到过的那个词。

  ——时代局限性。

  自己似乎处在一片茫茫然的大雾中,只能看到眼前的几步,自己哪怕拼命奔跑,哪怕竭尽想象,却无法得知大雾外有什么。

  或许是幽冥地府,或许是洞天福地。

  而姜星火,就是那个能高高地站立于天上,用俯瞰一切的视角,来告诉他未来会发生什么的人。

  墙对面,朱高煦沉吟了半晌,最终问道:“既然士绅文官早晚能够取代勋贵武臣,那有什么办法避免吗?”

  “有办法。”姜星火点头道。

  “所有的问题,都要绕回到我们最初的话题。”

  “宗室供养问题的第二条解决办法。”

  “海外贸易如此巨大的利润,光靠皇帝一个人,注定是人亡政息。而即便是捆绑上所有宗室,也就是倾大明皇室之力,也显得有些不足。”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皇帝、宗室、勋贵,一起出钱,进行规模巨大、报酬丰厚的海外贸易。”

  “这也是解决农耕文明‘内卷化’趋势的解题思路......这个问题我同样会在《国运论》里讲。”

  又是《国运论》!

  朱棣深深地记下了这个名字。

  “形象一点比喻,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与其由亲缘关系构成的宗室,以及由功勋关系构成的勋贵武臣,是由内致外组成的两个同心圆,皇帝就是那个中心点。”

  “而在此时的大明,只有他们利益一致,方向一致时,所发挥的力量才能对抗传统的士大夫,也就是如今的士绅阶层。”

  “否则,大明一旦失去英武进取的皇帝,诸藩开始养猪,勋贵开始武嬉,大明就将彻底失去对抗基于农耕文明而产生的保守的、注定抵制海外贸易的士绅阶层,又将回到《国运论》的王朝周期律里!”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