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家父隋炀帝> 三零九章 不孝有三(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三零九章 不孝有三(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七月十五,祭祀太庙。

  老杨家的太庙里,杨铭也就知道祖父杨坚和曾祖杨忠,再往上的一个都不认识,但是宗庙的记录当中,他们老杨家,是汉太尉杨震八世孙,五胡十六国时期燕国北平太守杨铉的后代,杨铉是杨坚的六世祖。

  杨铉的有个儿子叫杨元寿,在北魏时期任武川镇司马,而众所周知,关陇集团就是六镇起义发的家,武川镇就是六镇之一。

  关陇集团的核心人物,就是北魏时期的八柱国十二大将军。

  其中柱国大将军宇文泰、李虎、独孤信、赵贵、侯莫陈崇,大将军侯莫陈顺、宇文导、贺兰祥、杨忠,都是武川镇出来的。

  而关陇集团的第二代领袖宇文泰,是李世民的外曾祖父,李虎是李世民的曾祖父,这就是为什么,是唐代隋,李代杨,因为人家有这个底蕴。

  而杨素,是汉太尉杨震的十六世孙,他们家的族谱可以追溯到杨震的儿子杨奉。

  这就是为什么,是杨约代为主持祭祀,因为太庙最上面那个杨震的牌位,真的是他的祖宗。

  什么事情,都没有祭祖大,杨约主持,杨铭领衔宗室,于太庙开始了盛大的祭祀礼。

  杨约是负责主持,并不是他祭祖,而是他来协调太常寺、光禄寺、宗正寺、鸿胪寺来主持祭祀大典。

  皇帝在,自然不用杨约统筹安排,而现在,杨广将这个任务交给杨约,杨约才有权力协调各个部门,准备贡品,准备祭词,清扫太庙,僧、道还摆坛社醮,鼓吹署还有鸣锣击鼓与弦乐伴奏。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都是杨约来总领,差不多相当于红白事的主持人。

  而杨铭等一干宗室,要身着礼服,进入太庙之后,在大祭祀的引领下,什么时候跪,磕头几个,燃香几柱,口中念什么词,都是有规矩的。

  祭祖过后,差不多半个月,杨广的回信从运河半道的一座行宫给送来了。

  信上也是在询问杨铭,关于杨约的事情,到底是真是伪,一定要查清楚。

  而这个时候,观王杨雄与黄凤麟陈孝意他们,也都查清楚了,当日祭祖的,确实是玄纵,并不是杨约。

  华阴县那边,有人说见到的是杨约,有人说见到是杨玄纵,但是叔侄俩体型太像,面容又相仿,所以很容易混淆。

  但是查看出入记录,以及城内摸底调查之后,基本确定,确实跟杨约没有关系。

  杨雄完全是在走过场,整个过程一点都没有认真对待,黄凤麟一看这架势,就知道自己可以随便安排了,所以整个案子全都是他来负责记录查办的,陈孝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权当是应付差事。

  裴寂这下彻底懵逼了,虽然他知道事实并非如此,但是这个时候不认错,下场会很惨的,他怕秦王找个由头,把他给办了。

  于是他在朝会上主动请罪,说是自己疏忽大意,没有查清楚就蒙蔽了陛下,罪该万死。

  这就叫聪明人,能屈能伸。

  他这个态度,杨铭还真就不好弄他,因为御史台的风闻奏事,风闻两字本来就带着真假难辨的意味,意思是,只要你听说了,就得上奏,至于真假,皇帝自然会查清楚。

  事情大概就是这样了,于是杨铭将杨雄他们查到的所有卷宗都整理好,以奏疏的形势上呈皇帝,随后他又以私人名义写了一封信,派人递送给老爹杨广。

  当杨广收到这些卷宗的时候,已经临近十月份了,因为杨广现在,已经顺利抵达扬州,住进了江都宫。

  江都是郡,首府是扬州。

  他在去江都的路上,还捞到一个美人,是个有夫之妇,名为吴绛仙,被杨广封为崆峒夫人。

  目下的杨广,最为宠幸此女,几乎日夜偷欢,不理政务,杨铭发来的卷宗,搁置了半个多月,他才从女人的香闺中脱出身来。

  不得不说,在某些方面,杨广比自己的三儿子,强上太多,至于二儿子,就不好说了,暂且称之为不相伯仲吧。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