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犁汉> 第三百七十九章:乡官(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三百七十九章:乡官(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赵氏里所在的山包头,正处在太行山一脉山中。其地处在一面东北走向的大缓坡上,余下三面皆是壁立不容足,可以说是相当险峻。

  韩浩看到这地形,才知道为何此人有胆子作乱。

  但韩浩老家也是在河内山区里,他有着非常丰富的山地作战的经验,所以对赵氏里的情况,韩浩虽然意外,但心里把握却很大。

  果然,没过七日,韩浩就断其水源、粮道,打下了赵氏里。

  尔后,韩浩带着祸贼赵信,连夜回到了邯郸,将之交于张冲处置。

  也是从赵信这里,张冲知道了更多的信息。

  这件事多少有些出乎张冲的意料。

  首先,这个赵信的的确确是一个野心之辈。

  其人竟然仿若小号的张角,又或者说,他就是照样学着张角做的。

  这个叫赵信的有一手邪术。但以邪术来组织集众并不新奇,但奇就奇在,此人竟然是踩着太平道上位的。

  当张角以黄天当立的时候,人赵信就说白天当立,自称金帝子转世。

  其人还有几个立身的邪术,如撒豆成兵、造饭化水,直让赵氏里附近的山寮们将之当成真神。

  后来当太平道起事后,河北大乱。越来越多的百姓皆来投奔赵信,就是期冀于他的神术。

  既然黄巾是打汉军的,那赵信灭黄巾,不正好相克吗?

  审问赵信的时候,张冲就在一旁。

  当他听此人说什么撒豆成兵、造饭化水。张冲突然让这赵信来表演一下。

  但此人嗯哈,阿巴半天,也没见现出个神异。

  张冲当然知道此人搞不出了,其人无非是学过什么民间的巫术一流,又有几分表演才能,会故弄玄虚。

  其后,赵信说到张冲最在意的檄书了。

  檄书的确不是赵信写的,而是赵信招徕的邯郸豪强子弟写的。

  邯郸自被破后,不少人都跑去投靠了山里的赵信,为其出谋划策。

  这一次赵信起事,就是听信了其中一个幕僚,言说赵信有王气,正当大兴。

  所以事实和张冲想得不同,这赵信不是背后有人,而是此人就是野心大得上天。

  那些豪强子弟本也想做个借鸡下蛋的事,但这赵信将权柄看得牢得很,那些子弟做参赞可以,但能令行禁止的就只有赵信一人。

  而赵氏里的武装也几乎都是以赵氏亲族为各吏士,甚至连后勤调发都要过一个赵氏族人之手。

  张冲听到这些,对这个叫赵信的大感意外,没想到此人还是个人物。

  他想到日后太行山的势力大大小小数十个,估计这个叫赵信的就是其中一个的本人。

  但这赵信到底跳得太快了,还没成什么气候,就被张冲反手镇压了。

  但赵信讲的另一个事,就让张冲内心烦躁了。

  原来,赵信的的确确是有野心,但他却也是***。而这个官,竟然就是他张冲自己。

  原来,赵信之所以急匆匆造反,就是因为泰山军布置在逢山那边的乡官要其助饷二十

  金。

  之前一个姓范的小聚落就被摊派过,后来被逼得自缢而死。而赵信见要恶了乡官,索性就拉旗造反了。

  泰山军的乡官制度实际上是一个不太成熟的战时制度,是与目前分田制度相匹配的。

  在泰山军目前的基层组织上,是以十个聚落为府,而这个一府是军事的称呼,在民事上也叫一乡。而乡官就是过去汉室那边的基层吏,都是负责基层运转的。

  随着泰山军在邺城扎根,乡官制度陆续就在魏国、赵国铺开了。

  在张冲自己知道的这边,乡官一直是泰山军在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正是有了乡官,才使得地方的分田、护田兵的建立,还有春耕秋收得到了保障。p.

  像赵信说的这事,张冲还是第一次听说。

  但张冲没有听信任信,而是将赵信留给法曹思按律法办。

  随后张冲就喊来了飞军内军使董昭,让其好好调查一下逢山乡官的情况。

  很快,董昭就将调查的结果交给了张冲,结论就是逢山乡官确实存在摊派苛政的事实。

  逢山乡官以募集调发军资的名义,肆无忌惮暴敛地方民脂民膏。而且因为当地黔首都刚被分完田,自觉地欠着泰山军,所以对于乡官们的暴敛也一味乖服。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