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 第七百四十二章 实力就是礼法(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七百四十二章 实力就是礼法(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最新网址:xs他还真不是随便说说的,赵国登记在册的人口总共也就一千万多点,其中还有不少是没成年的孩子。即便给所有赵人,每人发一斤饺子,大概也就需要两三千吨左右的猪肉,外加一两千吨的芹菜,赵国完全能够承受得起。

  赵国地处北方,冬天处于零下,包好的饺子放在外面冻上一夜,路上绝对不会坏掉。

  正好冬天大家基本上都没什么事干,还能让大家赚点外快,促进赵国的经济发展。

  「寡人明天就下令,今年过年给全国所有百姓每人发两斤水饺,一斤猪肉芹菜的,一斤鸡蛋韭菜的。」赵括又加了一斤。

  虽然石磨早就普及出去了,面对于大家来说也并不稀罕,但去掉麸皮的细面,对于绝大部分人还是非常稀罕的,更不要说饺子了。

  他不知道的是,因为他这个命令,中国北方从此形成了过年吃饺子的风俗习惯,甚至连跨年晚会都要大家一起包饺砸。

  「真的能做到?」赵母看向赵括,她不是什么都不懂的深宫妇人,深知这件事的难度。除了耗费的钱粮,还在于如何将饺子送到每个人手中。

  「母亲放心吧,这件事对我赵国没什么难度。」赵括笑着说道,即便是赵国占领没有多久的关中,也有秦国留下最完整的编户齐民,其他地区就更不用多说了,赵国要付出的也就原材料和路费,以及一些工钱而已。

  这是事吗?

  对于赵括来说,能用钱解决的事,那都不是事。

  只有让百姓觉得对赵国有亏欠,才会努力想办法偿还,就像秦军包围邯郸,不管是达官贵族,还是贩夫走卒,纷纷争相捐款一样。

  过去赵国收农税,官府要催好几天,连带着威胁,才能够收上来。现在收税的小吏往田间地头一站,这边收了粮食,那边就送来了,而且绝对不会少交。

  不管是小吏还是农夫,都很高兴。

  甚至有的没来及收,还会主动送往粮站,以前赵国何曾出现过这种场景。

  不过也不能让百姓亏欠太多,一旦亏欠多了,大家就会觉得理所当然。

  升米恩,斗米仇,就是如此。

  ……

  「大王,好消息啊!」第二天,赵括刚来到政事堂,蔺相如就兴奋的走了过来,两根胡子上下抖动,让赵括忍不住直乐。

  「相国抱孙子了还是又抱童孙了?」赵括笑着说道。

  「都不是,魏齐来信,大桥建好了。」蔺相如说道。

  「大桥?」赵括愣了一下,这才想起两年前自己巡视全国的时候,让魏齐筹备在黄河上架桥,之后便再也没有传来过消息,甚至连魏齐都一年多没有在他面前出现过了,以至于他都快忘了这件事,「真的建成了?」

  「建成了,能够让驾六马车并行。」蔺相如重重的点了点头。这对于赵国乃至中原的桥梁建造来说,是一个史诗级的进步。

  「好,让魏齐回邯郸吧。还有所有参与桥梁建造的人员,全部多发放三个月的俸禄,以示嘉奖,另外,在大桥两侧立一块碑,将所有人员的名字全部刻在上面,以供后人纪念。」赵括说道。

  「大王,要不要在中原也建一座大桥?」蔺相如兴奋的说道。

  「当然要,不过要等到明年开春之后再说,让大家过年的时候好好休息一段时间。」赵括说道。

  河套的人口以及富庶程度远远比不过中原,当初赵国选择在河套架桥,更多的是因为技术不过关,所以在难度低一点的地方先试试。

  如今技术已经达标,自然要在中原建桥。

  「臣觉得可以先放出声,吸引天下桥梁方面的工匠来我赵国,各国那么多人,肯定不止我赵国对在黄河上建

  桥感兴趣。」蔺相如笑着说道。

  「这话要是在大王口中说出来很正常,从你嘴里说出来怎么感觉怪怪的?」虞信看了蔺相如一眼,故作不解的说道。

  「可能这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吧,跟随大王久了,自然而然就学坏了。」蔺相如笑着打趣道。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