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红楼之磨石为玉> 第三十八集 此处离题八百里(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三十八集 此处离题八百里(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ddxsku
  

  这才是倾销,国对国的倾销,把多余的生产力释放给他们的市场去,也能稳住我朝的物价。

  生产力,这个词好啊!

  环扣相连,还能洞晓天下的物价。李修啊李修,朕在京城等着你,不用你干别的,就给朕挣钱!

  等朕有了钱,永正呲一口白牙看着下面又议论起来的群臣,嘿嘿一笑...

  群臣这次是信息闭塞了,内侍也根本没提扬州的事,只说了欧罗巴是怎么样的风雨变幻,所以也只对这事站成了三派。

  一派是文臣,直言此子是反贼,抓起来关到死。

  一派也是文臣,却是新皇刚提拔上来的臣子,反驳说,他乱的又不是我朝,何反之有啊?他国乱就乱呗,正好等他考进文华殿的时候问问他,各国朝政有何不同。

  最后一派是武官,不反对也不赞成,就是想知道为什么骑兵打不过步兵了,难道说就因为步兵无马这么简单吗?

  勋贵们左掺乎一下,右掺乎一下,还是左右逢源却不管正事。

  永正帝充分听取了各方意见,喷了群臣一头的口水后,从善如流的撤销了探花的提议。

  改直封李修为扬州市舶提举司副提举兼任通译郎,从七品。

  一个原本从六品的官,改成了从七品。

  群臣都看向翰林院,梅翰林无奈,只好又站起来奏问:“李修可参加今年的秋闱吗?

  这话有意思了,通译郎是专业性官僚,谁会说洋话谁就能干,李修拿个九品的月俸九石工资也没人说什么,比前明涨了快一倍。

  副提举可就不行了,那是实打实进入官僚体系的一员。你总得有个功名才能干,可李修没有功名啊?他就是白身一个!

  给他开了这个例,那科考还要不要了?

  科考,是文臣集团掌握在手中的最大利器。这是他们选拔与他们志同道合人才的途径,皇上也不能绕过这一制度。

  在没有更先进的选拔制度出现之前,科举作为唯一能公平的改变人生轨迹,打开下层人民向上的唯一通道,是决不能轻易改变的。

  永正帝指指梅士昌问他:“我朝太学士可授几品?”

  “正五品。”

  “李修考中了两个国家的太学生,汝等还要他再从童生考起吗?朕给他从七品,已经是降等了。下旨,明宣李修明年直接进京会试,考中了朕在加封,考不中回去做他的通译郎。”

  群臣暗暗琢磨了一下利弊,迅速形成了共识,那就考一次看看,不信天下的举子精英,考不过一个异国番邦回来的人。

  散朝后,翰林院院首刘玄拉着梅士昌边走边说:“文鼎啊,你跑一趟金陵吧。见见守中,也探探此子的底子。”

  “院首这是要帮他?”

  “你可知他做了什么,才能简在帝心?”

  梅士昌不通事务的,老实的摇摇头,等着上司给他答案。

  刘院首在他耳边小声的说了几句:“拐他的是王子胜,当年这事闹的王子胜丢了金陵的基业。我想皇上是要用他的报仇之心...”用手一比划向下砍的意思,看看梅士昌。

  梅士昌明白了,原来皇上找着刀了啊。

  与之类似的场景在各部之间上演,都在猜测皇上用李修的含义。

  王子腾面色阴沉的出了宫门,没回衙门,直接奔了荣国府。

  他不想坐以待毙,皇上今天问他话的意思很明显了,三弟的事,皇上还记着呢,不给一个交代可不行。

  怎么交代?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