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白骨无极> 第1123章 狗捡骨头,天经地义(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1123章 狗捡骨头,天经地义(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骊山改名大黑山是在前朝,前朝层有一段各地王爵起兵造反,政权更迭频繁的割据史,其中一位养兵数百万的大将军势力最大,他为了筹集粮饷,进行最后大决战,统一中原,不顾军师与随军风水师的进言,执意开挖骊山,寻找埋在最底下的帝陵。

  也不知大将军从哪得到的消息,相信骊山下有千年古朝帝陵,一心想挖到古帝陵充饷,动员数十万军民一起挖山。

  根据当地县志上记载,大将军这一挖,从此骊山就变了天,不是乌云笼罩,就是打雷下暴雨,每天都死不少人,大将军不顾帐中部下劝阻,继续执意去挖。

  接下来的时间,大将军治下领地发生的邪门事越来越多,洪涝、大旱、瘟疫,一年四季轮着来,不出两年,富庶中原变成民不果腹,饿殍遍野,易子而食,惨绝人寰的人间炼狱。民间和军中的怨言声逐渐多起来,后来几名裨将趁夜摸入账中,一起砍下大将军脑袋,带着饿得面黄肌瘦的剩余兵卒投诚另一位同样实力雄厚的诸侯,这才结束了群雄割据的混战格局。直到大将军被部下砍了脑袋,骊山中间被挖断,都没有挖到所谓的骊山古帝陵,后来的改朝换代皇帝们都不敢再去碰骊山,都

  说骊山有诅咒,谁碰谁就招来天灾,反噬帝星。

  因为中原地区战乱不止,骊山中间被挖开的山壑,几次被当作埋尸坑,填了几十万怨魂,逐渐没人敢进山。再加上经常发生盗洞吃人,人和羊进山后一去不复返,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怪事,骊山渐渐被人叫作大黑山,一到晚上就特别乌漆嘛黑,一点月光都照不进去。

  民间也有人称之鬼蛾山,中间留下山壑,两边山包突起,可不就像一对翅膀吗,但这不是仙鹤仙鹤亮翅,而是蛰伏吃人的尸鬼飞蛾!风水宝地变成了吃人不吐骨头的凶地!

  再然后,慢慢演变成十里八乡都有名的乱葬岗,人死了往山里万人坑或盗洞里一丢,就是绝佳的杀人抛尸地。

  有关于大黑山的民间离奇故事太多,是真是假无从考究,倘若大黑山真是墓葬群,从其中一座贵胃古墓里出土雾踪国引路石倒也不算稀奇事,比如被当作某某诸侯某某侍郎的陪葬品之类。

  这是大黑山的古往今来历史,看要想刑察司指挥使变脸色,这还不够。

  当初那位天怒人怨的大将军,在挖骊山时候挖出来的土石做了什么处理呢?其实很简单,就地倾倒,于是在大黑山对面堆出一座小山包。

  这座山包现在叫飞鹤山,赏赐给遵逸王,被遵逸王修造成陵园,下葬其母平原君。

  这遵逸王可不简单,将门之后,自小就随父从军,熟读兵法,武略无双,后来因为戍守边关有功被册封为异姓王,这是少有的能掌握实权的异姓王。遵逸王就和历史上将领一样,家眷都住在京城里「享尽荣华富贵,衣食无忧」。

  难怪张指挥使一听到骊山

  时,会有些神情异常,满朝百官都知道遵逸王是个大孝子,如果得知有人跑到老太君陵墓前兴风作浪,哪怕只是在附近,都有可能引起遵逸王不满。

  想想看,这样一位掌有兵权的异姓王要是动怒,康定国上下都要震一震。

  「哦?」

  晋安感觉捡骨食人案的牵扯越来越多了,难怪连大理寺都要打起退堂鼓,一直拖延,拖不了就找人背锅。

  晋安:「你们说,捡骨师爷孙带上食尸鬼刘云,是不是要打遵逸王的主义?比如拿他子嗣或父母的尸骨,搞些见不得人的动作?」

  张指挥使苦着脸,哪敢回答这个问题。

  也就晋安因为武道人仙身份,不受官场拘束,才敢这么当众讨论遵逸王。

  「是不是,很快就有答案了。」

  晋安笑看向李胖子:「李胖子我知道你一心想撞邪,我再交代你一个任务。」

  李胖子赶忙点头如鸡啄米。

  晋安:「把刘云十指里的污泥都挖出来,搓揉成丸我带你看场好戏。」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