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指间生长> 第33章 香山会议(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33章 香山会议(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晋江文学
  第33章香山会议

  1998年1月,国内通信部门的权威与专家齐聚北京,召开了针对中国版3G标准的香山会议。若干年后,人们才意识到,对于整个中国通信行业来说,这个会议存在的意义,不亚于1921年嘉兴南湖上的一条画舫。

  作为当时国内排名第一的通讯设备企业,申远集团主动挑头,负责筹备和推进中国自主研发的3G技术标准TD-SCDMA。贝时远也跟随领导一起参加了会议,全场三十来位专家,互不买账地争论了近一个小时,基本都对TD-SCDMA充满了各种担忧。

  贝时远注意到,申远的发言人是一位庞眉皓发却又风度翩翩的老者,邮电部的领导与各高校专家都挺客气地管他叫“邢老”,会后他才知道,这位老人就是申远集团的创始人,邢卫民。

  申远跟顾蛮生的展信一样主营数字交换机,但因为背靠中科院,从去年开始,它主动投入了3G通信技术的研发领域。国产3G标准已经箭在弦上了。

  邢卫民说:“2G时代的世界通信格局,已完全被欧洲的GSM与美国的CDMA垄断。掌握行业标准,就是掌握整个产业的话语权与主导权,一旦通信标准被国际电信联盟采纳,就会随之产生大量的相关专利,再对通讯企业进行授权。咱们中国企业一直以来就受国外专利的钳制,结果是只能搞加工贸易,只能搞劳动密集型产业,这对整个国家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往大了说,通信标准之争,也是国运之争。”

  邢卫民的话不是危言耸听,但现实问题太多,一时间,领导们也拿不定主意。有位专家道:“申远的TD标准跟欧标、美标最大的区别,就是时分双工。相较于已经发展成熟的频分双工,时分双工的技术能不能过关,过关以后又有没有设备企业能够支持,都是大问题。”

  贝时远总觉得“时分双工”这技术听得耳熟,不禁蹙眉,回想起来。

  “频分双工的技术虽然出现得更早,得到的应用也更广泛,但它需要的频谱资源是时分双工的两倍,随着频谱资源越来越紧张,时分双工高效灵活的优点就会体现出来了。目前来看欧标GSM占据优势,欧洲希望3G时代统一标准,而美国不愿意欧洲一家独大,恰恰就给了我们机会。”邢卫民笑笑,一句骇人的话却被他说得轻描淡写,“为了咱们自主的TD-SCDMA,目前申远已经把厂房都压出去了,不成功,就成仁了。”

  一句话令贝时远肃然起敬,不免朝这老人多看了一眼。这位老人说话文雅、流畅却铿锵,一身气质介乎学究与军人之间,反正,横竖不像商人。

  这点就与顾蛮生大不一样。

  “可如果我们要向国际电信联盟提交中国自主3G标准的提案,咱们的专利数也不够啊。”另一位专家道,“现在只剩三个月的时间了,你们申远的专利数量还跟要求的差了一半,这会儿再研究或者申请还来得及吗?”

  怎么办?与会的领导与专家们都很着急,贝时远终于想起了在哪儿听过的“时分双工”,得益于优渥的家庭背景,他有个优点就是不怵任何场合,主动发言道:“既然我们自己的专利不够申请标准,那为什么不再买一些别人的专利来凑呢?”

  最大的领导不认得这张面孔,问身边人:“这个小伙子是谁?”

  得到回复后,他“哦”了一声:“原来是贝书记的外孙。”

  贝时远站起来,不以自己的背景为傲,只就事论事道:“我去欧洲游学的时候,偶然听到过那边有家研究所的3G技术路线也是‘时分双工’,正好跟我们TD标准的关键技术不谋而合。我们是不是可以师夷长技,向他们把这些相关专利全买过来?”

  贝时远抛砖而引玉,在场的另一位专家豁然大悟,立即接话道:“这小伙子一提,我倒想起来了,德国西门子研究所的TD-CDMA技术就是‘时分双工’,目前其它欧洲企业都支持的是采用‘频分双工’技术的WCDMA,铁定他们就落了单,真的很有可能出售这些相关的技术专利。”

  这个建议被当场采纳了。一场数小时的争论到此画上了句点。

  会后,邢卫民主动找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郑重向其道谢。无论邢卫民在会上如何轻描淡写,其实申远为了TD标准,已经到了卖房卖地、山穷水尽的地步,如果赶不上国际电信联盟的申请时间,国内第一的通信设备企业也只能宣布破产。贝时远看似不重要的一句话,对于如今的申远来说,却是黑夜里的一线朝阳。

  “其实我只是随口一提,”贝时远很谦虚,“我连这是西门子的技术都不知道,就算我不提出来,别人也会提出的。”

  “你有没有想过放弃你现在的金饭碗,到更广阔的地方去闯闯?”邢卫民对这位青年十分赏识,认为以他的博识与才干,离开体制将有更大的一番作为。他想邀他加入申远。

  “只要心境开阔,其实在哪儿都一样。”贝时远没点这个头,他的领导跟更大的领导汇报完工作,正朝他走过来。

  邢卫民笑一笑,不再勉强。但临了给了贝时远一句话,无论什么时候,他都可以来申远找他。

  三个月后,经过申远方与西门子方的一系列沟通,中国成功引进了西门子的3G技术专利,成功在截止日期之前向国际电信联盟递交出了3G标准的申请。

  贝时远在报上看到了这则消息,感到欣慰的同时,邢卫民的那声邀请却始终在耳边挥之不去。背靠大树好乘凉,这是贯穿了他二十余年人生的一句箴言,是他顺流而上的楫棹与风帆。但那一双双艳羡于他的眼睛,往往都忽视了事情的另一重面相,这句话,同样也是他的枷锁,他的局限。

  下海经商,想都别想。

  再见到曲夏晚之前,贝时远正坐在一个叫肖琳的年轻女性面前。

  贝时远大学时候是有一个女朋友的,同校学妹,两个人称得上是男才女貌,一直平淡如水地交往着。但家里觉得女方家庭条件一般,配不上贝家的高门大户,所以贝时远工作落定之后,就强行勒令他分手了。

  本来就是青春期的一点朦胧,一点心动,谈不上刻骨铭心,再加上毕业以后学妹肯定要回老家,异地恋难以维持,贝时远自然也就犯不上违拗母亲的意思,分了也就分了。哪知道分手没多久,母亲就给他安排了一次相亲,说是市委副书记肖建中的女儿,叫肖琳,在哪次他不得不敷衍参与的聚会上,一眼就相中了他。

  贝时远对这位千金小姐依稀有点印象,她用吸管喝红酒,怕她一口漂亮的白牙染上颜色,还一直喋喋地嫌酒质不浓,年份不好。

  贝时远与肖琳相处了一段时间,一周见上两次面,喝个咖啡或者看场电影。肖琳挺漂亮,但颧骨微微外扩,下颌又尖削得厉害,莫名显得她面相有些尖酸。肖琳很具小资情调,穿着打扮远比同龄女性时髦,譬如今天,她用卷发棒将头发烫成了枯黄的大卷,使得包括刘海在内的每一根头发都恰到好处地蓬松着。她戴上了一顶红色的呢绒贝雷帽,搭配一身同色系的红斗篷,很惹眼,很娇媚。但今年汉海提前入春,阵阵热浪下,这么穿着,还是过于隆重了。

  咖啡厅的两个服务员不时向肖琳投去带笑的目光,还窃窃私语,贝时远好意提醒肖琳,道:“不热吗?”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