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宋时雪> 第三十七章 释义(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三十七章 释义(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ddxsku新笔趣阁
  

  孟孙、叔孙、季孙三家乃是鲁国家臣,公然僭越礼乐之制,值此情况之下,孔子对此是极为不满的,质问,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礼乐又有什么用?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ii

  此就是孔子八佾全篇立论之论点。

  孔子认为,鲁国三家奴敢公然僭越礼乐之制,最根本的就是在于仁之缺失。

  而孔子面对礼崩乐坏之现状,主张恢复礼化,而要理解孔子之意,还要联系当时周室的情形。

  礼崩乐坏之现状,自周室东迁之后,周天子权威下降,至春秋时期天子与诸侯的实力进一步发生了变化。当此之时,天下无道,诸侯凌驾于天子之上,周室名存实亡,孔子就主张恢复礼化,恢复礼乐之制,尊王攘夷。

  “夫夷狄尚有君,而华夏已无君长矣”李三坚沉吟良久,明白了其中的关键,于是就提笔破题,一般来说释义文章第一句话就是必须使用对偶句来破题,并且要简明扼要,迅速进入主题。ii

  李三坚在破题之后就开始阐明自己的观点,或者说是自己对八佾这句话的理解。

  李三坚写明了自周室南迁之后,王室渐微,春秋诸路诸侯崛起,五霸迭兴,相互征战不休,礼崩乐坏。而诸侯之内,国君势微,大夫执掌国政,故鲁国季孙氏僭越而用八佾舞、旅祭泰山,行礼不尽心, 政出私门、目中无君,故僭乱随之而来。

  李三坚认为孔子此篇宣明自己的礼乐观念,意在恢复周礼代礼制,重现三代礼明,而季孙氏的作为正于此背道而驰。

  夷狄之人质朴,尚有上下君臣之位,而诸夏僭乱不堪,因而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这句话的意思归根结底就是夷狄尚有君臣之分,而诸夏却僭乱不堪,目无君长,礼崩乐坏。ii

  “夫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非南北中外所得私。舜东夷,文王西夷,又岂以东西别之乎?正统必有所系!”

  李三坚最后风云急转直下,在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将孔子狠狠的讽刺了一次。

  《论语》八佾这句话,孔子多少有些“夷狄观”,多少有些“夷夏之防”的意思。

  李三坚父亲虽是汉人,可母亲却是黎人,在世人的眼中就是夷狄,最起码算得上半个夷狄。

  为此李三坚心中深为不喜,古之贤君尚能容夷狄,你孔夫子为何要“夷夏之防”?

  李三坚此时忽然能够书写文章,跟前段时间做了那个梦有很大关系,李三坚此时已经回忆起了往事,或者说是已经继承了从前那个李三坚的一些技艺,父亲李清对自己的敦敦教诲,母亲符二娘对自己的倍加关爱,诸如此类的,李三坚与从前那个李三坚已经合二为一,但从前那个李三坚是个痴呆儿,他的记忆极为有限,不过父亲李清“填鸭式”的教授,使得李三坚识得了这个世上的大部分文字,并且得到了从前的不少知识。ii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