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潜看了看徐晃,说道:“哦?若公明断后,留多少兵马合适?汝又如何布置?”
徐晃环视周边的地形,指着前方的一处山丘说道:“此山丘立于道旁,俯瞰河畔,若于丘顶立阵,可阻来敌。”
斐潜也望去,确实如同徐晃所说的那样,一个丘陵突起在河畔,然后对着青泥河的一面比较平缓,接到了河滩上,另外一边则是比较陡峭,若是用来卡着这条河畔通道,确实是不错。
从下辩到阳平关,路途都不算难行,而且上古时期或是冰川时期的冲刷切割,导致了这一代分叉的山谷很多,如同水网一般,殊途同归,最终汇集在阳平关处。只不过,这些山谷基本上都是荒凉沙地,没有水源,因此一般来说,行军的路线选择可以很多,但是原则上必须沿着水路,或者是水源来走。
但是并不是所有时刻都必须这样,若是走青泥河畔这条路最佳的行军路径被堵上来,自然韩遂就会想办法从一侧的山谷当中绕过去,顶多也就是时间多花上几个时辰而已。
因此,徐晃的策略是有效的,可以阻挡拖延一定的时间,但是这个效用依旧有限。
如果不用阻击,改成伏击如何?
找个地点伏击一下?
比如利用一下这些沟壑?
可问题是,这一次带来的兵卒除了斥候之外,基本上都是步卒,而且那些老卒在营寨之处就已经打了一场硬仗了,再派遣这些老卒上阵,不是不可以,但是消耗光了就难以恢复和补充了。
老带新,向来就是军队当中的规矩,也是迅速扩大编制的诀窍,没有了老兵,军队整体实力下降的可不是一点半点,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也不适宜让老兵继续消耗了。
那么派遣斥候?
虽然说现在手头上捕获了一些战马,用是可以用,不过精通骑术的斥候也就这些人,并且战马骑术其实相差不多的情况下,若是韩遂略有防备,这么点数量的斥候根本不会给韩遂的军队造成多大的影响。
那么,应该怎么办呢?
………………………………
在青泥河畔的芦苇丛中,龚浚埋伏着,透过层层叠叠的芦苇,观察着对岸韩遂的部队,身边的斥候,也一个个两眼放光,像是发现了猎物的野狼。
韩遂虽然追赶得急,但是营盘却没有太过于松散,或许韩遂原本的战场本能,又或是其天性谨慎多疑,和之前散乱无比的羌人临时聚集地不同,虽然没有立起一圈圈的寨墙,但是在关键的部位却立起了哨塔望楼,安排了两三个当值的士卒在上面,警惕的注视着四周。
当然了,这样的做得缺点也依旧还是有的,当韩遂赶到这里的时候,整整忙碌了一个时辰,再加上埋锅做饭的时间,若不是大部分的羌人都习惯了简陋的帐篷和时不时迁移的生活,说不定还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夜幕渐渐的降临,吃过了晚饭的韩遂兵卒一个个都钻进了帐篷里,只有外围巡查的游骑和在营地内巡逻的值守,来回巡视。
“战马大部分在里面,外围除了游骑,还有两个哨塔……”龚浚指点着,低声说道,“……幸好征西将军英明,让我们走水路,要不然还真不一定混得进去……”
“嗯,一个哨塔三四个人,两边至少六个,若不能同时射杀,肯定就惊动了……”一旁的凌颉也点头同意。
虽然龚浚等人配有强弩,但是想要在外有巡骑的间隙,又要找到最佳协同的时刻,一句射杀两个相距比较远的哨塔上面的值守兵卒,确实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吹拂不定的夜风,值守哨兵的行为,甚至不经意的一个喷嚏,都可能导致射杀的失败,而一旦失败,被惊动的就不仅仅是一两个哨兵了……
“怎么样?”龚浚转头问凌颉道,“我们只是辅助你,能不能成还是靠你……”
凌颉沉默了片刻,说道:“把东西给我……”
“好!”龚浚说道,“等下你那边一有动静我这里就开始攻击,然后到下游那个山石处接你……”
凌颉接过一名斥候递过来的羊皮泡子,然后说道:“若是我天明前还没到,你们便先回去……”
说完,凌颉便将羊皮泡子绑在了自己的背上,然后从芦苇从中滑进了青泥河水里……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