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诡三国> 第3097章定人事(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3097章定人事(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徐揖一死,虽然明确了是谋逆,但是并不代表着所有人都相信这种说法。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在现场亲眼所见。

  除了酒泉一地的官吏多有牵扯而被抓捕缉拿问罪之外,敦煌张掖两郡官吏也是慌乱不堪,不知所措。赵袭此举,一方面是为了向骠骑示好表忠心,另外一方面也有试探骠骑会不会留下他们的意思……

  张辽特意提及这个问题,也是想要明确一下。如果斐潜对于这些沙子的态度是要彻底清扫,张辽和杨阜当然就需要找机会动手。

  斐潜摆了摆手,暂留之。除谋逆之外,可用之,则用,不可用之,则免。非你我一言而定,需依律而评,以绩定职也。

  主公之意是……张辽确定一下的说道,待任期上计,评而定之?

  斐潜点了点头说道:如今各处都需人手,文吏任用须有章程,不可擢拔特进过甚,固而往日一令而至,须臾为太守者,当绝矣。未有县乡之政,焉可为郡守乎?便如未知军伍事,便可为将乎?此乃误国之举。

  斐潜任用了大量的底层官吏,包括农学士和工学士的转职地方县乡官吏,但是这些人需要一个任期述职,评选提拔的过程,不能像是大汉之前那样,随便以个人的名声,几个人的推荐就进行任命,尤其是在任命地方一二把手这样重要的职位上,更是需要慎重。

  对于当下来说,斐潜仍然需要大量的官僚,来管理自家治下越来越庞大的地盘,也需要更多的官吏深入原本大汉没有涉足的区域,所以对于当下来说一个是要稳,一个是不能急。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均衡,就是阶级利益和地区发展的均衡。

  斐潜现在可以一言而决,这确实是看似威风,但是实际上问题很大。斐潜能够一言而决的原因,是他对于三国人才的熟悉程度,这离不开罗老先生的帮助,也离不开后世游戏影视剧的添砖加瓦,但是其他人呢?

  其他人会在仅仅见一两次面之后,就能知道谁更强,谁智力更高?

  人事的变化,是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的。

  西周末年,周王无力驾驭对诸侯国的有序统治。伴随着铁犁牛耕等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经济制度也随之转型,变革时代即将来临。诸侯国弱肉强食,通过战争以掠夺土地人口和灭国,各国为了自利自存和家族利益,纷纷开展变法,被迫打破一家一族之世卿世禄制,面向全国各个阶层不拘一格选拔和任用人才。

  战国一统于秦,秦亡汉兴,汉承秦制。由于刘邦本人出身寒微,既没有旧血亲贵族支持,也没有得到传统士大夫知识阶层推崇,基于其自身利益最大化考虑,就需要对社会各阶层进行合理的利益分配,因此在人事选拔上做出了沿袭军功爵制和发展察举征辟并行的决策。

  如今斐潜要从沿袭军功爵制和发展察举征辟制全面的转型到科举制度,这在历史上走了数百年的路,即便是斐潜知道捷径,懂得抄近路,不走回头路,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从本质上讲,科举制是以客观测评方法代替主观判断选人,确保了信息规则、报酬规则设计的合理性,是客观选人方式对主观选人方式的胜利。

  科举制度之所以能在后世封建王朝持续使用,是因为科举制能够根据国家需要设立考试科目,不论门第出身,面向行动舞台上的社会各阶层选拔人才,打通了寒族百姓晋升仕途的路径,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从而给予和保护了平民阶层为官为政的利益。

  同时,科举制也满足了皇权收拢和笼络社会各阶层精英为我所用要求,巩固了皇朝的统治基础,维护了皇帝的根本利益。

  此外,除科举取士以外,历代王朝也非常重视荫补制度,即凭借父祖的资格不经考试直接做官,以维护贵族勋臣集团的利益,获取贵族勋臣对皇帝的支持。

  在平民官僚皇权三角关系上,科举制度都做到了一定的利益共享,只不过在斐潜当下的环境当中,这个制度依旧还是一颗幼苗……

  人事的变革,不仅是在武将方面,也是要体现在文官方面。

  从此时此刻开始,西凉是要以事定人,而不是以人定事。

  以酒泉,武威为重,以敦煌,张掖为佐;以矿产、商贸二事为先,农耕、畜牧为辅;斐潜看着张辽和杨阜说道,官吏不堪用者,可报有闻司,考功司核审,尚书台任免。尚书台未有回复之前,二位可令人假行其职,代其事务。谋逆,通敌等大罪者,不在此例。

  张辽和杨阜相互看了一眼,齐齐下马而拜,拱手领命。

  斐潜也下了马,亲手扶起了张辽和杨阜,然后拍了拍他们的臂膀,笑了笑,便是再次上马,驱马而向前。

  许褚跟在斐潜身后,朝着张辽杨阜点了点头,便是紧紧跟上。

  张辽和杨阜站在土台之上,久久的望着斐潜的身影远去,直至滚滚黄尘如龙,腾跃消失在天际……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