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之仁,可是不敢杀戮?斐蓁问道,犹豫之间,错失良机,便如鸿门宴之未杀汉高祖……
庞统笑了笑,不杀为仁,呵呵,此乃蠹儒之言也……少主,且问可有妇人杀人否?
斐蓁皱眉说道:妇人自也有杀人,士元叔为何如此问?
既如此,何来妇人不杀人之说?庞统问道,更何况鸿门宴之时,项羽所为乃大丈夫也,若依范增之言,则祸在须臾。
啊?斐蓁眼珠转动几下,想不明白,便是很干脆的拱手说道,请士元叔指教。
妇人之仁,乃不知轻重,吝惜封赏也,与胆敢杀人与否无关。庞统缓缓说道,前些时日,某问世子,若擒得曹孟德,世子当何为?世子言若不愿降,便推而斩之。此言谬也。如项羽之鸿门,杀与不杀,非项羽所决,乃决于高祖,决于时事是也。
若高祖人心向背,兵卒离散,杀之无妨……庞统笑着说道,然鸿门之时,高祖之下有十万众,诸侯联军不过三四倍于高祖也,项羽何来胆略杀高祖?
政治斗争里的一个常识,凡是军队头头都是不能随便杀的,军队又多又忠诚的更是想都别想,即使能打得过也别想。为什么?乱世多的是军阀,你把哪个头头杀了,他的兄弟们都会来找你算账,战争是免不了的,你跟其中一个打的两败俱伤,马上就有渔翁出来把两个残血都收割了。
鸿门宴时刘邦军队数量是十万,而且十万基本上是跟着刘邦的纯嫡系部队,而诸侯联军只有四十万左右,名义上听从项羽调配,灭秦么其他联军会跟着,但打刘邦的时候诸侯才不鸟你,甚至盼着你俩打起来,反正秦朝已经倒了,现在是分蛋糕的时候,僧多粥少,少一个算一个。
历史上曹操真正击败之后直接亲手杀了的诸侯,就只有吕布一个。因为那个时候吕布手下已经是没有多少兵马,并且连手下大将都是人心涣散了,杀了只有好处而无风险,所以吕布死定了。
即便是到了后世,光头强就没少开鸿门宴,杀社会名流丝滑无比,可是遇到教员就卡住了,是光头强妇人之仁?不是的,项羽杀韩王成、义帝也很果断,但碰到有军队的刘邦他就是不敢杀。会被杀的要么手上没枪,要么枪杆子抓不牢……
以后事推前因,则无有不准……庞统笑着说道,便如当下某言早知涉县会败,便是有一二三四之理,是否也是灵验非常?项羽之所欲,非杀高祖可决也。那么世子之所愿,可杀曹孟德一人而的得乎?
这……斐蓁皱着眉头,他似乎是听明白了,但是似乎还没有完全明白。
鸿门宴之前发生了什么?
项羽在钜鹿之战大破秦军,并且直接越过了楚怀王,受降章邯并封其为王,这让其他诸侯军阀看到了跟着项羽的好处,于是就集结在项羽之下,企图获取更多的好处,于是乎以项羽为首的,意图取代旧七国君王的新兴武将集团正式成立。
而刘邦夺取了关中,有独霸关中的意图,所以顿时引起所有新兴武将集团的不满,项羽也因此找到借口消灭刘邦,但在准备偷袭之前,项伯泄密了……
刘邦知道了项羽的计划之后,还怎么偷袭?联军人数虽多,但是相对松散,而刘邦是单体兵马最多的诸侯。纵然项羽能消灭刘邦,但是肯定损失会很大,项羽损失过大之后,定然不利于项羽日后的篡位,也无法威慑其他诸侯,所以只能从军事斗争转化为政治斗争。
于是当刘邦表态要遵从项羽做老大的时候,就已经脱离了危险。
鸿门宴就只是项羽敲打刘邦,而不会真的动手,也不可能动手。因为项羽要的是什么?是要篡楚怀王的位,自己做老大,然后分封诸侯,把诸侯国从七个分成更多,以此让诸侯们更加的弱小,方便自己将来可以一步步的消灭诸侯国,最终统一天下。
那完成上述目标的前提是什么?首先这个新兴的武将集团,必须支持项羽篡位与分封。
那么又如何让新兴武将集团同意和支持?给诸侯相应的好处。
封章邯为王就让新兴武将集团们看到好处,但是杀刘邦呢?
大家也都知道,刘邦并没有罪,且鸿门宴上刘邦是要入伙新兴武将集团的,且拿了关中之地来当投名状。无罪杀功臣,必定人人自危。倘若如此,联盟瓦解,分封失败,项羽输定了。
而且从鸿门宴之后来看,项羽做对了。
新兴武将集团稳固了,项羽成功分封了十八路的诸侯,自己成为西楚霸王。刘邦吃下的肥肉被敲打出来,重新分割,同时被流放到巴蜀,军队更是从十万被削减到三万。七国旧体制彻底崩坏,进入了诸侯分割的年代。项羽创造的诸侯皆弱,西楚独强的天下形式已经成型,为统一奠定了基础。这个结果表明,不杀刘邦是正确的。至于后来项羽的失败,则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和鸿门宴当时杀和不杀刘邦的取舍无关……
庞统将项羽此事作为例子,讲给斐蓁听,然后问道:少主,涉县之失,轻重如何?东西之间,何为核心?现如今这东西之争,争得到底是什么?是土地,郡县,人口,亦或是什么其他?高祖献关中,究竟是失,还是得?项羽得关中,为何又是败落?这昔日之关中,又是今日之何物?少主若是能明晓此要,便胜天下蠹儒无数,可御之为上也……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