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毫无修炼根基的王羲之,自然感受不到这个字所隐含的秘密,所以只是把它当作一个字诀来处理,学习着里面的笔画。但是毕竟长时间的观摩学习,所以那一丝道韵,不知不觉中便被自己模仿出了基本神韵,然后融入到了这幅作品之中。
从这幅作品中,林南完全可以想像,那位老者对于道的感悟绝对到达了某一个高度,倘若不然又怎会随便传下一个字,就能让一个普通人间接的领悟到一丝道韵。
只可惜世间的灵气过于稀薄,已经很难再现远古时期的修炼高潮了。哪怕领悟再高,但是没有充足的灵气来提升境界,最后的结局也必然是如镜花水月,到老一场空。这也就直接导致了,整个道家的没落,毕竟任谁没有了修炼下去的希望,再坚定的信仰也必有崩塌的那一天。
天台山,林南心中默念道,在很多传说中,一些名山大川多有奇人隐藏其中,现在看来必是道家修炼者无疑。特别是近百年间,灵气已经开始有了慢慢恢复的迹象,虽然数量不多,但对于那些信仰坚定的修炼者而言,总归是能看到一丝希望。只是不知像天台山上那样的高手,现在的人间是否还有能达到者。
甩开了脑海中这些不切实际的联想,林南再次将注意力放到了《黄庭经》的上面,它作为古代道教推行的主要修炼方法之一,首重意念,静思默想,虽然与自己的神道体系是两个概念,但是现在结合着上面的道韵,林南在观看的时候,竟然不知不觉得沉浸在了其中。
很多古代流传下来的道家修炼典籍,普通人得到之后,很难能依照它修炼出什么效果,问题不只是灵气稀薄,关键一点就在于所谓的传承。
各流派的传承本就严密,一些关键点也只有在自家师徒间口口相传,而且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所谓的“开光”。大多人把这一步骤当作了精神力或者身体修炼的一个阶段,但是真正的传承中,所谓的“开光”其实是将修炼典籍配合着前辈高人的感悟,使人快速的去理解典籍的秘密。
这也正是为什么散修的修炼进度,永远无法和那些大型门派相提并论的原因,毕竟缺乏了前辈的感悟传承,单单依靠自己重新摸索,必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
而现在的这副《黄庭经》正是因为夹杂了这丝道韵,经过几百年的沉淀,才能吸引着周边的灵气聚集到它的周边,慢慢的滋润着自身,壮大着道韵的成长。
林南脑海中的神魂空间,顺着这丝感悟悄然的发生着不可思议的变化。当读到“存思日月星辰”的一句时,空间内的一部分魂力悄然的扩散开来,在空间的上方按照一定的规律,散布在空中,虽然因为能量不足显得十分的微小,而且也没有什么亮光,但是星辰大海的的雏形却开始慢慢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