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安贤济,安胜又继续义诊。这女子姓杨,年龄六十岁。她怕别人抢了自己的顺序,已经帮安胜填好了自己的姓氏和年龄。安胜亲切地问到:“有什么问题要咨询吗?有哪里不舒服的?”
“肚子痛!”
“怎么个痛法,刺痛,胀痛,痛有定点吗?”
“都不是,就是那种隐隐的痛!”
“隐痛!多久了?”
“两天了”
“大小便还好吗”
“大便不行,稀的,一天四、五次,拉肚子。小便比较少!”
“小便清的还是黄的?”
“黄的!”
“还有那里不舒服的?”
“这个胸口有点堵的慌,还有就是梦多”
“有痰吗?”
“有,口苦的很,又干,但痰多。”
安胜伸出右手,指了一下脉枕,示意患者把手放到脉枕上。
安胜边诊脉边看舌。舌质红苔微黄。脉细。
安胜想一想,理了一下思路。说:“您这是暑热与湿气混在一起,合肠胃不合,所以拉肚子,小便不是因为药物而成黄色,基本就可以断定为热,痰多是湿热。梦多口苦口干都是胆腑受暑湿熏蒸所至。你这病的根子在暑湿,把暑湿清了,再调理一下胃,病基本就可以好!”
“那小安大夫,要开点什么药呢?”
“嗯!我把暑湿的药和调理胃的药开在一起,省的你跑两趟,开三付药,如果好了,你就不用再来看,好不好?”
“好,谢谢大夫!”
安胜拿起笔,写了一个方子递给杨氏。病人拿着方子,就走了。
接着坐下来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女子。她手里拿着一张方子,跟安胜说:“安大夫,你看看这方子,您昨天这边人多,我看看等不到我了,我就到旁边一个姓黄的医生看的,您看看这方子对我病吗?”
安胜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想了想微笑着问到:“您在家煮饭吗?”
“煮,当然煮!”
“我们这里水多鱼多,你会煮鱼吗?鱼煮的好吃吗?”
“当然会煮鱼,家里人都认为我煮的还不错!”
安胜点点头。又问旁边等候的一位五十多岁的妇女,“您的鱼呢?”
“我儿子也说我煮的也挺好吃的。”
安胜也点点头。
安胜对四十多岁的患者说:“我敢断定,你们俩煮出来的鱼的味道一定不一样!”周围的人都点点头。
安胜继续说:“至于谁更好吃,我想要看吃的人是什么口味,对不对?有的说你的好吃,有的会说她煮的好吃。为什么会这样?毎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先天禀赋不同,口感就不相同。没有可比性。听懂了吗?”
患者点点头又摇摇头。
安胜看患者莫里两可的样子,就解释到:“用药也是这样的,有的病人很适应我的方子,有的不行,为什么会这样?不就是生活环境和先天禀赋不同吗?我跟黄医生的师承不同,所以辨证思路也有差异,用药更是不一样,我怎么能用我的师承所学来批评他的思路呢?那完全就是驴头不对马嘴。我这么说,你听懂了吗?”
这下患者听懂了,用力地点了一下头。
安胜说:“他开了方子,你就捡来药吃,不行。说明要不他没辩证对,要不他不适应你。你再来找我,行不行?”
患者点点头,站起身朝外面走去。
安胜正准备接下一个病人。突然看前一个患者的朋友跟她说:“你真是笨呐!你把方子收起来,等这个大夫开出方子,两个方子加一下一边一半,不就可以了?!”
安胜听到这个主意吓一跳。忙站起来叫到,“那个阿姨你过来一下!”周围的患者都帮安胜叫。那个患者带着朋友又回到安胜桌前。
安胜吸一口气,用力地呼出去,开讲道:“本来我没给你开方,我可以不用对你负责。但你昨天说想找我看,没排到队,才找黄医生,所以我从关心的角度,跟你再说清楚。你朋友出的这个主意是害死人的主意!不同的师承、不同的辨证思路、不同的用药习惯开出的药,怎么能加起来除以二?这会死人的!你知不知道?举个例子。慈禧大家都知道,她当年就做过这个事,一般她看病总喜欢找上两三个御医,让他们开了方子,然后她来加减乘除。你们知道出了什么结果吗?”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