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宫门口,天色已经从伸手不见五指变得亮了起来。
此时,已经有许多大臣正在等候皇帝诏见。
除了蔡京忧愁不已,其他人都是翘首以待。
赵桓思虑时,只见一人过来拜道:“臣御史中丞王黻拜见东宫太子殿下。”
“未知王中丞有何见教?”赵桓拱手道。
“稍后朝堂议事,定然涉及日食,朝中妖人林立,方有老天示警。
臣欲弹劾蔡京不修道德,是故有此大祸,未知殿下意下如何?”王黻道。
他对弹劾蔡京信心十足。
日食,乃是天地警戒皇帝的最高手段,一旦出现,便说明朝堂有妖人。
按照惯例,蔡京、郑居中、余深三人应该谢罪请辞。
当然,三个宰相肯定不能全都离职,职位最高的蔡京要替赵佶背锅。
天子德行不修,因此上天降下预兆,显示不满。
然而皇帝是不能有错的,必须是大臣有错。
作为百官之首,蔡京不主动背锅,就是不为臣子,很可能为赵佶不喜。
去职三五个月还有机会复起,失宠那就只能啃老米了。
再则,按照惯例,御史中丞弹劾宰相,宰相必须辞职。
如此双保险,王黻当然要来卖个顺水人情。
确实是顺水人情。
同样是惯例,宰相被弹劾去职后,由御史中丞递补进去政事堂,接少宰位置。
于情于理,王黻都要弹劾蔡京的。
因此,赵桓道:“王中丞欲肃清朝纲,东宫自然支持。”
“多谢殿下支持。”王黻心满意足地走了。
“文武进殿~”
诸多大臣分成左右两列,鱼贯进了殿内。
“见过道君皇帝。”
“诸卿免礼,起来说话。”
“多谢陛下恩典。”
见礼结束,赵佶道:“天有日食,百姓惶恐不安,滕和,立刻通晓全城,安抚百姓,”
“臣领命。”滕和应下。
“可还有事?”赵佶又问道。
“臣有本奏。”王黻出列道。
“可。”
“辅政蔡京为官不正,败坏朝纲,是故苍天降下警兆,请陛下做主,勒令其去职思过,回应上天。”王黻道。
“一派胡言!”有蔡京的小弟跳了出来,道:“陛下明鉴,日食乃是天灾,非人力可以阻止,与蔡京并无瓜葛。”
龙椅上,赵佶问道:“蔡京,你有话说?”
蔡京拜道:“臣德行不修,朝政不靖,百姓不满,是以获罪于天,罪莫大焉,臣请陛下降罪,以安天下。”
“朝堂有序,天下安泰,皆是辅政劳苦功高,朕岂能因天象而去肱骨之臣?”赵佶道。
“凡夫俗子不知天象,只以此为上天示警,臣恋栈不去,定然群情汹议,或危及天下社稷,恳请陛下放臣归乡,以安抚天下黎庶。”蔡京再请。
赵桓道:“便是上苍不满,朕自当奉表祷告以慰上天,辅政却不必轻言离去。”
“臣何德何能,得陛下如此厚爱?”蔡京抹着眼睛道:“臣不能为陛下分忧,已是大罪,何敢让陛下为臣掩饰?
臣自去,当谨言谨行,反省过失,以平息苍天之怒,安抚百姓怨言,亦成全了这场君臣情分。”
“即如此……”赵佶沉吟片刻,道:“进蔡京为辅国公,天使亲送其荣归故里,以为恩宠。
另,加郑居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余深尚书左仆射,太宰,王黻尚书右仆射,少宰。”
“臣遵旨!”众人领命。
一番你唱我和后,蔡京离开中枢,郑居中头上没了太上宰相,自己成了宰相。
余深成了左宰相,进了一步,王黻成了右相,得偿所愿。
想来,接下来朝堂定然是热闹非常。
郑居中一朝大权在握,定然要清除异己,要大权独揽。
余深自然要努力保全己方小弟,肯定要和郑居中打对台。
至于王黻,他成了少宰,距离宰相不远,当然要继续努力。
当然,这一切和东宫关系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