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欧洲传统的“三强”之一。
在二战期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大量的犹太人从德意志和意大利逃离,其中大多数人远渡大西洋,而另一部分留在欧洲的人中,绝大多数则逃往了法国。
有趣的是,在这个拥有全欧洲最多犹太人的国家,实际自古以来,都有很强烈的“反犹太”倾向。
不过,这并不影响犹太人在这个国家的各个领域都拥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力。
作为法国最著名的世界级集团公司之一,维旺迪集团中,同样也不乏犹太人的身影。
和很多大型的集团公司一样,维旺迪并非是“犹太人势力”,但犹太人在维旺迪当中,却是占据了极为重要的话语权。
让-弗朗索瓦-杜伯斯,就是一名典型的法国犹太人。
作为维旺迪的董事长兼CEO,让-弗朗索瓦-杜伯斯的日子却并不像其它公司的董事长那么好过。
维旺迪的董事会对于公司的控制权有超乎寻常的、病态的偏执,并不愿意将大多数权利都交给一名职业经理人。
事实,维旺迪的“一把手”,这个位置并不好坐。
在同级别的大型集团公司里,很少有哪一家公司会像维旺迪这样,在短短七年之内,就换了四位董事长的。
(注:维旺迪在2002-2012年间换董事长很频繁,但具体换了几位没查到确切的资料,这个数字是随手写的,请不要当真。)
让-弗朗索瓦-杜伯斯的几个“前任”,都是因为集团内的权利斗争而失去了自己的位置,但如果不是在公司的经营出现了“重大过失”,能够坐这个位置的人,也绝对不会让自己的竞争对手抓住机会。
比如说,雪乐山的破产,就让当时的董事长兼CEO背了黑锅,黯然下台。
而让-弗朗索瓦-杜伯斯头痛的是,眼下,自己似乎就在面临着一个十分危险的局面。
一个,会被竞争对手抓住机会,将自己从维旺迪赶走的“重大过失”。
如果说,一个雪乐山的破产,就足以成为导致维旺迪的董事长下台的“导火索”,那么失去环球音乐集团,这样的“过失”,就是将董事会整个换过一遍,都实在是太足够了。
让-弗朗索瓦-杜伯斯好不容易才抓到前任的失误,费尽心机爬到这个位置,绝不允许自己的屁股还没有坐稳,就灰溜溜地被人赶走。
然而,想要破解环球所面临的困局,却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
就在让-弗朗索瓦-杜伯斯苦苦思索,该用什么样的方法,为维旺迪扳回一点局面的时候,又传来了一个坏消息。
环球音乐集团里,那个该死的、养不熟的白眼狼,为了让环球能够脱离维旺迪的掌控,竟然是主动开始出卖公司的利益,将三千多名核心员工“送”给了他们最大的竞争对手!
“法克!我要去起诉这个混蛋!律师呢?我们的律师呢?!给那个碧池养的发律师函!”
让-弗朗索瓦-杜伯斯气急败坏地在办公室里大吼大叫着,地面散落着一地被砸碎的咖啡杯碎片。
“抱歉,先生。”
助理似乎已经习惯了让-弗朗索瓦-杜伯斯的暴脾气,面无表情地说道:“在向您汇报这件事之前,我已经咨询过法务部那边。三万名员工的离职,这件事在道格-莫里斯的权限范围之内,而且他给出了一个‘说得过去’的借口来解释自己的行为,我们无法就此证明它是在渎职或者出卖公司利益。”
在任何一名顶尖的职业经理人的就职合约中,不单单公司会对经理人的行为作出约束,反过来,经理人也会通过合约中的条款,确保自己不会轻易被“踢出局”。
这是一个双方互相博弈的过程,能够争取到什么程度,通常则要看双方之间的筹码。
对于道格-莫里斯这样顶尖的职业经理人来说,根本不缺乏工作的机会,而且他对环球的掌控力,也使得道格-莫里斯有足够的筹码逼迫维旺迪在合约中做出让步。
因此,从合约的角度来讲,道格-莫里斯在环球音乐集团内的权限是非常高的。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