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芝龙这十艘仿西夷制式的大船大小倒是与乌船差不多,不过船头很尖,身材更为修长,也是用南洋一带的硬木制成,设置了两层的火炮,不过并没有像安国军那样布置多门。
底层是两千斤的火炮十六门,二层则是一千五百斤的火炮十四门,首尾各有两个炮窗,一共三十四门火炮。
这十门火炮在以前的中国海面如果一起出动的话完全没有对手,西夷之人除了荷兰人需要前往日本贸易,有大船从台湾海峡越过,不过按照日本德川幕府的规矩,荷兰人在出岛贸易每次只能有两艘大船,而郑芝龙却可有七到十艘大船。
所以,就算两者碰上了,荷兰人也不是对手,何况荷兰人还向海峡对面的郑芝龙购买了郑家的令旗,两者一般情况下也不会开战。
至于西班牙人,由于彼等唯一购入瓷器、茶叶、丝绸的港口漳州月港是由郑芝龙控制着的,更没有与他开战的道理。
其他的诸如英夷、葡萄牙夷郑芝龙还没看在眼里。
就是这个原因,加上郑家的船队北上江南、山东、辽东、京师、朝鲜、日本,南抵广南国、暹罗、满喇甲、巴达维亚、勃泥、吕宋等地都需要大量的船只,贸易量几乎占了整个大明一半以上,如此厚利自然不会将船舱用火炮塞得满满的,多半用来装载货物。
于是,郑芝龙便满足于目前的现状,有一两百艘常备的大战船,适当配备了一些火炮,剩下来的船只全部用在贸易上。
在广州长堤败于安国军之后,郑芝龙痛定思痛,加强了战船的配置,也就是又拿出来百艘大船来作为常备战船,不过彼等用泥模铸炮的速度远远比不上已经熟练运用铁模铸炮法的安国军。
何况彼等用于铸炮的铜料在安国军占领了产铜的湖南、江西两地之后已经大为缺乏了,如今能将自己的战船配置到如此程度也算将自身的实力发挥到极限了。
如今,除了泉州、漳州、潮州三地有配备了一定火炮的战船防守,其它的地方其实还是应用大发贡、碗口铳等明军惯用的配置。
郑芝龙自己站在十艘西夷船后面一艘巨大的乌船上,而由林习山亲自指挥那十艘西夷船与安国军交战。
郑芝龙的这十艘西夷船配备了相当一部分白人、黑人水手,他给这些白人开出的薪饷也是相当之高,专门用来对火炮进行瞄准之用,而黑人则用来装填、复位。
李安国这三艘大船一直没动,静等着郑芝龙的船只靠上来,此时这三艘大船后面又驶来了五艘武昌级大船,而另外十艘武昌级船只则封锁着大金门水域。
渐渐地,双方船只已经抵近三十丈左右的距离了,林习山也是采用战列线阵,十艘西夷大船一字排开,用右舷的两层炮窗对准了安国军船只。
其实,这个距离,双方船只的精度都有限,就看火力的密度了。
“轰!”
随着一声巨响,郑家船只率先开炮了。
只见炮弹越过了三艘广东级大船,落到了后面的海面,激起了大朵的浪花。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