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为什么这么喜欢《三国演义》呢?这就要从历史上说起了,日本的历史受中原影响深远,在罗贯中还没有写出《三国演义》之前,三国的故事就在日本传颂。
大约14世纪后期完成的军记物语《太平记》里已经可以见到许多三国的故事,其中卷二十的插话讲述诸葛亮出山与诸葛亮之死,诸如“三顾草庵”、“死诸葛走生仲达”之类的重要元素都已具备。
1689年,也就是在康熙年间,日本天龙寺僧人义彻和月堂两兄弟以“湖南文山”为笔名将《三国演义》翻译成日文在日本流传;这个天龙寺可不是段誉出家的那个,是京都的一家寺院,在京都的地位很高,位居京都寺院五山之首。
湖南文山在翻译《三国演义》的时候作了很大的改动,比如把原著的120回改为了50回,还有把每回后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等内容删除了;《三国演义》里还含有古代说书的特点,湖南文山的这种改动一大好处就是经过合并后,每个故事的情节完整,更符合和贴近小说的形式;也因此受到日本人的热爱,掀起一股”三国热“。
究其原因,可能是《三国演义》中所颂扬的忠义之道和日本人所信奉的道德观念颇有相似之处吧;以至于在日后很长一段时间,有些日本人学习汉语就是以《三国演义》为课本,开启了日本经久不衰的“三国热”序幕。
到了后来,日本人开始试图对《三国演义》进行再创造,日本作家吉川英治于1939年至1943年中创作了日语版小说《三国志》,在这部小说里,他综合了《通俗演义三国志》等译本的资料再次进行创作,省去了原著里精彩的战争打斗场面,而着重于刻画人物形象。
1971年,日本著名的漫画家横山光辉将吉川英治的作品《三国志》漫画化,出版了长达60卷的长篇历史漫画,销量在当时达到了空前的7000万余册,这是其他作品难以比拟的,其后的动画版也大获成功。
然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日本的ACG领域也开始广泛使用“三国”题材作为作品创作的源素材,光荣公司自从1985年推出《三国志》游戏,其后不断推出新版本;其它公司也不甘其后,以三国魏主题的街机游戏、单机游戏、电脑游戏层出不穷。
有了这样的基础,日本人观看起《三国演义》来也并不困难,他们很快便沉浸在《三国演义》的剧情之中,并和身边的朋友们分享着观看的感受。
“这部堪称是三国志影视作品的名作中的名作,那么,不管是配音派,还是字幕派,大家都请无所顾忌、友好地畅所欲言吧。”日本电视台为了多赚钱,播放了两种版本,一种是中文发音、日语字幕的,另一种则是日语配音版。
“话说李肃兄贵挖墙脚的那番话很有说服力呀!我要是吕布的话我也会心很动的吧;吕布得到赤兔马之后手舞足蹈的样子超搞笑。”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