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重回80当大佬> 第608章 八六三计划(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608章 八六三计划(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
  

  经销商渠道都是现成的,原先进过红牛货的经销商,都可以同时兼卖佳得乐果汁,也就不存在重新建设。销售科的人坐在办公室里接接电话就把产能消化了。

  作为肯德基的招牌合作饮料、靠着两部美国大片贴片广告、宣传认定为“美国最有名的果汁运动饮料”,这个杀伤力实在是太大了。

  而佳得乐的本土化降本工作又做得比可口可乐更好,毕竟含果汁的饮料,以86年国内农产品、水果价格的低迷,可以很好地把成本压下来,做到比在美国制造总成本低好几成。

  佳得乐最终的经销商定价是500毫升装8毛钱、建议零售价1元。这个价格比同期可口可乐还略微便宜一两成。

  产品规格方面,佳得乐有玻璃瓶装的也有塑料瓶装的,都一个价位,不过玻璃瓶的会以一毛钱一个回收瓶子,主要用在短途运输的市场,因为现在国内还只有钱塘这边唯一一个灌装厂。

  宗卿厚估算了一下产能和业绩的规模,估计今年九个月的时间,就能做到在国内市场乃至出口曰本市场累计销售1亿瓶,与此前原有的美国工厂基本持平——

  米娜问桂格麦片集团买来佳得乐的时候,可不仅仅是买个牌子,还是连带着把佳得乐美国工厂一起买下的,所以总价才要3000万美元。

  只不过,美国佳得乐一年也只有1亿瓶左右的销量。这个销量在美国运动饮料领域已经算最大销量的牌子了,因为运动饮料这个细分品类本来就比较小众。

  可美国那边成本高,一瓶出厂大约20美分、经销商零售卖一个quarter(25美分硬币,也就是四分之一美元,美国人习惯用这个计价,相当于投币电话打一次的起步价)

  所以算下来84年底米娜图谋收购时,佳得乐原先在美国也就一年两千万的营业额,竞争激烈导致利润率极低,还不到10%,连150万美元都不到。

  相当于收购的时候,米娜是按照20几倍的市盈率股价收购的,在80年代中前期这个市盈率在没什么想象空间的传统行业并不差了,桂格麦片集团肯卖这个本来就是收购来的子公司也就不奇怪了。

  如今,中国工厂投产后,只用一年的时间,就可以在销量和利润率方面超过原美国工厂,也算是一个跨越式的进步了。相信很快就会有外资果汁企业注意到中国水果加工成本的低廉。

  虽然这种低廉也就持续几年,最多不超过十年。到90年代中期,中国的物价上来之后,水果剪刀差就没什么操作空间了。

  ……

  几乎是躺在功劳簿上收割了这一波红利,历史的车轮终于滚入了1986年3月。

  米娜的那些生意重要关头,基本上都过去了,后面会是一段比较长的平稳发展时段,也不用她本人这个大股东怎么操心协调资源。

  佳得乐、肯德基,都是完成了起步的急加速阶段,稳步高速增长。

  红牛的势头依然强劲,只等着今年世界杯被全世界大多数参赛强国的国家队都采用为专用耐力饮料。

  YL特曲的酒厂,也渡过了寒冬的出货旺季。从1月初米娜正式完成对肯德基等品牌的2000万美金总价收购案后,这两个月的时间里,YL特曲酒厂又通过露西亚灰色渠道市场,为米娜积攒了一千多万美元的现金流,简直是把戈樵夫禁酒令的红利发挥到了极致。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