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间马车已驶入后院,他们这些高档客人当然不会去坐大棚——说穿了双方的目标也不一样。人家来只为了混上几顿好的,你把酒席安排好就啥事不管才是最妙,主人家若摆出的气派若太隆重反而会让他们不自在。
但这边坐车的可全都是正儿八经为了人脉关系而来,肯定不能跟那些街坊邻居混作一路。这些客人们在乎的也不是一两顿饭,所以都是直接去了明光堂的内院中,在那里自有更好的安排。
不久之后,陈在竹和钱养先二人便一人端着一只托盘,四下转悠着寻找吃饭地方。托盘里东西不多,也就是一盘子一杯子,分别乘放着一些他们爱吃的东西和饮品——在长条桌那儿自己选的。如果在其它地方,这种让客人自己拣选食物还要自己找地方才能坐下来吃饭会被认为是不尊重,不礼貌的表示。但在短毛这里却很寻常——陈钱二人曾经多次参加过短毛的聚会,知道他们特别喜欢这种被称为“自助餐”的形式,确实也自在随意,没什么繁文缛节,正符合短毛一贯以来的行为习惯。
当然在善于引经据典的老夫子们眼中,这一切都是有依据的:
“无非分餐而食的魏晋古风……短毛不过稍作变化而已。”
当那二位找到个好位置坐下来后,遍观四周,这里的客人似乎都比较适应这种用餐方式——这些大中午就赶过来,并且愿意在这里耗上个一天半天的贺客多半是来自京城商界,和陈大雷或琼市坊有生意上的联系,以及其它一些三教九流,希望能与琼海军拉上关系的人。以前多半都是打过交道,也接受过短毛的款待。
他们按照各自的爱好三三两两聚在一处,有和钱陈二人一样,两三好友浅酌小聚的,也有十余人坐在一起高谈阔论……总之都是随性得很。彼此间谈论的内容也是千奇百怪,什么都有。
比如围在女方家长陈大雷身边的那一圈子,多半都是北京城商圈的人,此时除了一些恭贺话语外,更多就是类似于生意经,商贸交流之类的话题。而另外一边,在上午主持仪式的汤神父四周,则是京师里为数不多的几位西洋夷人聚拢在那里,叽里咕噜说着一些外洋话语。本来也没几个人能听懂,更不会吸引人的,却因为此刻那位“西洋短毛”杰大夫及其夫人坐在那边,却也引了不少人希望与其结交者围拢过去,不管是否对那西洋教感兴趣,都做出一副虔诚好奇的样子,听那位汤神父讲道。
至于其他几位“真髡”周围,自然更是围满了人,不过也有例外的——比如那几位正跟某小姐坐一块儿的,就很有眼色的无人前去打扰,就连女方的贴身丫鬟和婆子也都自觉坐开些,以便让他们享受这小小的二人世界。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