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迷失在一六二九> 四零零 郁闷的行营(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四零零 郁闷的行营(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ddxsku81中文网
  

  高起潜自然是所有人中最为苦大仇深的一个——自从得到崇祯皇帝的信任,以“监视诸军”名义出宫行走以来,一路上都是受到阿谀奉承,何曾受到过前几天那样的屈辱!

  要知道就算那些心里面瞧不起他的文官督抚,至少表面上也是客客气气,很给面子——毕竟他代表了皇帝。可偏偏这两个反贼——没错儿,高起潜到现在始终坚持称琼海军为反贼,他坚信这帮人绝对不是真心投降大明,眼下不过暂时服软,迟早有一天会露出真面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高太监的判断完全正确——居然敢丝毫不把他放在眼里!

  高起潜到现在都忘不了那个姓解的高个儿匪首居高临下睥睨斜视看他的眼神——就是宫中贵人里头,有资格用这种*裸蔑视目光看他的人也没几个。

  “一窝子狂妄悖逆之徒,终是贼性不改,竟敢夜啸军营,意图作乱,当速以军法治之!”

  高起潜此刻恨不得能把那伙贼人统统砍头,但旁边朱大巡抚只是翻了翻白眼——军法?哪家的军法?从一开始人家就正大光明宣称那支部队不受大明朝廷管辖了!

  尽管朱大典当天便把与琼州军统领见面的情况原原本本写在奏章里,那句大逆不道之语自然是被着重提及,连同高起潜的密报与弹劾一起送往京城——虽然没能看到高太监的密奏,但他也完全能猜到那里面写了些什么。

  可那又能如何?朱大典非常清楚,这些奏章递上去,充其量只能把当前京师里盲目的乐观情绪打掉一些,让那些神气活现的东林党收敛一点,仅此而已。朝廷诸公是不可能在这场山东叛乱还没彻底平息的时候。再去激怒另外一股子强大军力的。

  所以朱大典的上书中只是据实记述了自己和那位解团长的每一句对话,而没有做任何倾向性的评论。他只能这么做——如果自己在上书中也和高起潜一样说琼州军仍是反贼,不要说此刻正捧着招安之功得意洋洋的东林党人,就是那位刚刚升任两广总督,圣眷肯定在他之上的熊文灿也会跳出来拼老命的——咱们南方督抚好容易才把反贼招降成为官军,还拉来一支武装帮你们平叛,到你们山东这边又把官军逼成反贼了?你们这怎么办事的?要是南方数省重新糜乱起来。这罪名你来承担?

  这并不是胡思乱想。换了他朱大典处在对方的位置上肯定也会这么想这么干,自己已经赋闲了太长时间,这次得任山东巡抚本就是意外之喜——先前那位因为平叛不利被撤职了,其他有资历。有关系的人又大都不愿接手这个烂摊子,这才轮到他无党无派的朱某人从夹缝里挤上台。

  只没想到冷灶里居然摘出个热山芋来,上任以后轻轻松松连一战都没打就解围了莱州,现在更是将叛军团团包围,眼看着就能完美落幕了。但朱大典很清醒——这只是运气,自己的根基还很薄弱,根本不足以去跟东林党加上两广总督这样的大势力硬碰硬。所以这捅马蜂窝的工作,还是交给身边那位高太监去做吧——反正阉党跟东林党本就是死对头,双方哪天不咬个鸡飞狗跳反倒不对头了。

  而在行营这边。他所求的也只是个稳定。不能有任何差错。无论那帮子短毛有多么嚣张跋扈,只要他们没有真正把造反行动付诸实施,朝廷和自己就不会有什么实质性动作。

  现在想来,那个自称团长的解某人之所以从一开始便那么强硬,口口声声你管不着咱们。一点不怕翻脸,大概就是吃定了自己和朝廷的这种求稳心态吧?只不知道对方是歪打正着的碰上了,还是经过深思熟虑以后才采取的策略,如果是后者,这群海外髡人对于大明朝廷的官场政治,对于他们这些文官的了解可太深了。

  …………

  “听其音律,仿佛和歌之声,吾以为那不过南军特立独行尔,未必是想作乱……谢大人以为呢?”

  想了那么半天,顾虑重重的朱大典难得反驳了一次监军太监的意见,但他显然不准备独自背这黑锅,立刻拉上旁边巡按一起。那位谢三宝也是正宗文官,当然可以理解朱大典的顾虑。巡按大都是御史言官出身,说话一向没什么顾忌,何况昨日所受到的刺激仍在心头,直截了当道: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