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谢洛夫有一件事情还要办,那就是关于控制论的实践问题。来到民主德国之后,换了环境的谢洛夫才忽然发现,民主德国是一个绝好的实践场所。苏联国内遇到的阻力在这里可以忽略不计,先从民主德国发展关于控制论的实践更容易,这也会给苏联国内的控制论专家给予宝贵的数据。
谢洛夫也不得不承认,一个国家有小弟的感觉就是好,可以在自己愁眉不展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的时候,先推出去一个试验品。去年八月份,莫斯科十二所大学进行了一场寂静无声但是意义重大的实验,十二所大学互相之间用计算机联网,出现了苏联第一个局域网络。虽说只是具备了象征意义,但其中的意义让所有计算机专家们都欣喜若狂。这个网络的出现证明,距离强推英特网的时间已经越来越近。
谢洛夫想要在柏林市首先进行组网,这件事情从克格勃内部要找人的话,应该是找第八总局局长舍瓦廖夫中将,克格勃组建以后,加密联络和解密的工作由第八总局负责,领导人就是舍瓦廖夫。克格勃和情报总局的解密人员不像他们的英美同行那样拥有现代化的电子计算机设备。
比如,美国国家安全局从十年前建立伊始,便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数据库。尽管苏联的电子侦察在技术方面落后于西方,但它有另外两个优势弥补了这一不足。首先,它控制着苏联数学家和程序设计师中最优秀的力量,他们中的不少人常被召去为克格勃和情报总局工作。无论是美国安全局还是英国政府联络总部都不可能招募到如此雄厚的力量。
其次,苏联的电子侦察来无疑问大大受益于谍报侦察,实际上重大的破译工作过去和现在都有赖于间谍收集到的电码密码。冷战期间向大使馆进行渗透像往常一样给了苏联破译工作很大帮助。
从这点上讲,舍瓦廖夫中将其实手中掌控者苏联最为优秀的数学家和程序设计师,如果从柏林市进行组网的尝试,舍瓦廖夫中将的意见是必须要问的。他又不是谢洛夫这个半吊子,一定会进行先期调查,而不是一拍脑袋就干了。
“舍瓦廖夫中将,有时间来柏林一趟,我们谈谈这方面的工作,不知道什么时候有时间?”谢洛夫拿着电话对另外一边的舍瓦廖夫中将说道。
“这几天没什么时间,我很忙,一个星期之后可能会有时间去柏林。”电话另一头舍瓦廖夫中将的口气显然相当气急败坏,不知道是什么事情惹怒了他。
“怎么回事?”谢洛夫有些好奇的问道,“我们的电子局长竟然这么沉不住气?”
“美国大使馆的窃听器坏了两个,我正在想办法换新的。”舍瓦廖夫中将说道。
“才两个,不是还有其他备用的么?”谢洛夫貌似无意的拽着电话线,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美国大使馆这种电子窃听器好像有四十个,“好吧,你忙完了再说……”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