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官当时虽为生员,但也不可见冤而不鸣,白白看船民送命,故而不得已写下状纸呈给廷尉鸣冤。“
严清点点头又向何宽问道:“那么廷尉是否据状纸所言,这才审理此案?“
何宽道:“不错,本案本由福州府审理,若非这份状纸程文上控,本官或许不会知晓,治下出了这等冤案。“
听完林延潮这一番话,众人这才将此案来龙去脉弄清楚。林延潮之所以从来不提及此事,乃是为了隐瞒当年身为生员时,往衙门递状纸,这要被揭发出去,是要丢掉功名的。
于是严清点点头道:“陛下,此案已是水落石出。林修撰,当时身为生员,却私递状纸于公门,此乃明知故犯,微臣恳请陛下裁定!“
严清如此说完,局势顿时一变,林延潮救下船民之案非但无功,反而要因此治罪。
若是说这话的人,是别人,而并非是严清。恐怕几名朝臣就要站出来替林延潮说话,说严清处事不公了。
但偏偏下这定论的人,是刑部尚书严清,而不是别人。要知道严清是朝堂公认的处事公允,为人正直的官员。
他既是这样说,肯定不是出于私心,而是就事论事。
众官员不敢说话,而是频频目视张居正,此刻唯有他出面才有资格驳倒严清。但是张居正却丝毫没有这个意思。
严清公正林延潮也是知道的,这位刑部尚书,当初在殿试,会试时多次秉公直言,向天子,向申时行保举自己的文章。
若不是这样他的文章,很可能在会试时就被何洛书刷掉了。林延潮中了状元后,还私下登门到严清府上道谢,结果却被告知,老夫这么作只是为国取材,不是出于私心,若是你有心,就努力为国家尽忠,就算对老夫报答了。
然后林延潮华丽地吃了一个闭门羹。
所以对严清最后的论断,林延潮以沉默表示接受。
听了林延潮这话,琉球使者忍不住道:“陛下,臣有一言。“
小皇帝听了脸色肃然道:“琉球贡者不必再说,朕知你要说什么。“
在锦衣卫的逼视下,琉球使者,只能无奈地退至席上。这一次宴席上,他本想在这一次郊祀庆成宴上说出此事,为林延潮挣得名声,让他得到天子的赞赏,没有料到反而令林延潮获罪,这令他心底的内疚之情,简直无以复加。
若是林延潮因此被明朝皇帝革职,那么他唯有以死谢罪了。
小皇帝看向林延潮问道:“林修撰对严卿家所言,可有异议?“
林延潮垂首道:“大秋官明察秋毫,微臣无丝毫异议。“
众官此刻都为林延潮捏了一把汗,如陈思育,何宽心想若是天子真要责怪林延潮,那么少不了他们也要为林延潮求情了。
但见小皇帝开口道:“林修撰,你可知方才陈词时,有一句话说错了吗?“
林延潮道:“臣恳请陛下明示!“
小皇帝缓缓道:“你不知错在哪里,那朕告诉你,你说琉球船民乃我汉家后裔,与我们同文同种,故而不能见死不救,这才明知犯法,亦要出头为琉球船民鸣冤!“
众官员心底纳闷这句话错在哪里呢?
“你只是念在琉球船民是我汉家后裔,故而相求,若是琉球船民非我汉人,与我们与血缘之亲,难道这三十八条的人命你就见死不救了吗?“
林延潮顿时愣住心道,好你个朱翊钧,你敢耍老子。
林延潮抬起头,但见小皇帝眼中隐隐有几分顽皮的笑意。
林延潮只能硬着头皮上前道:“陛下,微臣知错。“
方才为林延潮捏把汗的陈思育等人都是松了口气,反而笑了笑,这小子真有运道,天子竟如此眷顾你,竟主动替你开脱。
小皇帝却仍是板着脸道:“朕居中而抚驭万国,如天地之大无不覆载,远人来朝,无论远近,邦国大小,富穷,皆一视同仁。“.
“陛下英明啊!“
一众番邦的使臣都是向小皇帝叩拜。(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