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我们要针对这一基础版本,研发出它的一些变种。至于是怎样的变种,你们已经知道。
对!就是班用机枪和短突击步枪!
我们要研发一个枪族,所有的枪械使用同样的中间威力弹,现在让我们将其他家族成员研发出来。
首先,由我亲自带队,我们先把班用机枪的工艺图纸画出来。”
话音刚落,办公室内的气氛一片热烈。
局长刚刚抵达就开始了研发工作,大家作为局长的帮手,在完成基础版样枪的同志,也仔细看了局长其他的图稿。
班用机枪,它不是轻机枪也不是重机枪,据局长所言属于一种新的类型。
它就是装备给步兵班的一款武器,该武器必须是步兵班的火力中坚,兼顾火力和精确性。波波夫等人看来,局长提出这个想法,肯定是参考了德军的班组配置。
一支标准的德军步兵班,十个战士就是为一挺通用机枪服务,在旷野中战斗,每个班一挺MG34,火力的确强劲。只是MG34的弊端就是射速太快,火力故而强悍,给予普通步兵的也是沉重负担。
弊端是有,德军之所以能够长期容忍,还是源于它给予步兵班的战术优势实在太大了。
如今一般的苏军步兵班根本不具备这样的火力,新组建的许多普通步兵师部队的步兵班,十个战士八支莫辛纳甘,班长手持冲锋枪外,唯一的机枪手操持的也是捷格加廖夫机枪。
大转盘里有47发弹,一个步兵班往往携带四个大盘子参战。反观德军,步兵班携带的装载三百发弹链的弹盒,往往要带五个。
旷野作战模式,明明是苏军占了下风。
波波夫琢磨着,等到突击步枪开始大规模装备,苏军步兵班在旷野作战,也将拥有极大的战术优势。
德军的MG34射速特别快,它作为步兵班武器本身就是不务正业,对空射击才是其本职工作。波波夫完全知晓其射速快的原理,所以在沼泽地,自己和局长一番探讨,愣是通过削弹簧的方式,愣是把一批缴获的MG34射速削减到每分钟900发。
即便如此也太快了。
一款优秀的武器可能不应该射速太快,它打出的子弹务必精确,射速与后坐力、枪口震颤,都应该使得体重仅七十公斤的战士能够控制得住。若是到了战端激烈之时,它也当可以倾泻火力。
仅就射速而言,波波夫觉得,沙俄乃至苏联自产的老式水冷马克沁,它的那种每分钟六百发的射速,恐怕就是火力和后勤压力之间的最优选择。
户外寒风呼啸,整个天空竟没有云彩,今日的气候的确反常!
太阳落山一半,时间已经是所谓的秋分,气候是寒冬无疑了,从今日开始,新西伯利亚的黑夜是将将越来越长,直到冬至的极限。
时间才下午三点半,波波夫看看表,再看看伏案对着一张大白纸工作的局长,寻思着有些话还是等会儿再说。
每个设计员都分得了任务,当然核心的工作还是杨明志在做。
波波夫自己也有工作,即作为监督员,督促普通设计员完成辅助性绘图。
介于靶场试验已经成功,新枪甚至经过了连续三千发射击的疯狂试验,事实就是如此,就算膛线被磨短轻微变形,继续射击并不影响。已经报废的那把枪所接受的试验,已经证明了其改造成班用机枪就是非常容易的。
当然,就是操作班用机枪作战,射手也不可能两个小时打出去三千发子弹!
射手不是笨蛋,射手的战友们所携带的子弹也有限,而敌人已经永远不肯能像当年坦能堡战役时那样,以密集队形冲击机枪阵地。
恐怕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些崇拜精神胜利无敌论的日军,才会搞什么自杀式的玉碎猪突。
结果只有一个——杀敌八十,自损一万。
然而现实颇具讽刺,无视伤亡而拼命冲锋,这种事苏军做的太多了。在《真理报》些长篇大论褒奖年轻的战士们大无畏的勇敢精神之时,掩盖着的正是大量火线提拔的军官们的死板。苏军冲锋时的勇敢毋庸置疑,于是乎,每场战斗的伤亡情况,总是苏军吃亏。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