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其他人的话,刘裕肯定是拂袖而走,连听都不会听后面的话。
但劝他放弃的人乃是苏秦,是辅佐他洗刷耻辱的智囊。
他的谏言,刘裕就算在怎么不喜,也必定要听到最后,因为他知道苏秦肯定是为他好,也肯定考虑的比更多更全面。
“军师,现在汉中三郡就是嘴边的肥肉,几乎唾手可得,如此良机,你竟劝本王放弃?”刘裕一脸的难以置信。
“主公,取汉中三郡虽易,可取了之后对我军的帮助,却并没有在李唐手中大。”苏秦不紧不慢道。
“军师此言又是何意呀?
汉中、上庸、新城三郡,共有人口有六七十万。
我蜀国若能得到的话,既能完善北部防线,又能增加人口兵丁,乃是两全其美。
军师为何说好处没有不取大呢?”
刘裕再次露出不解之色,苏秦却解释道:“主公,汉中是李世民的起家之地,李唐在汉中根基深厚。
故,取汉中易,消化却不易。
况且,就算得到汉中三郡,我国的实力虽会增强,但能强的过大秦吗?
反之,不但会彻底失去李唐这個盟友,还会直接面对大秦的兵锋,遭到大秦无休止的针对打击。
主公,李唐就是前车之鉴呐。
昔日的李唐何其强盛,连诛杨坚、灭西羌、败刘季、退南蛮。
可在被大秦盯上之后呢?
谷獐
短短数年时间,不但三十万精锐折损殆尽,并且还彻底丢了关中之地。
如今的蜀国虽强,却也并不比巅峰时期的唐国强太多,此时直面秦军颇为不智呀。
不如让李唐继续保留汉中,让李唐成为蜀秦之前的屏障。
李世民战死关中,秦唐之间的仇恨,已然无法化解,注定为敌。
不取汉中,让李唐顶在前线,和大秦死磕,以消耗双方,我蜀国在后方潜心发展,壮大国力,岂不更好?”
听到此言,刘裕沉默了,他并不是没想到过这点,只是他一点都不看好李唐,也不认为李唐能保住汉中,所以才更想直接占领汉中。
“军师之意,本王已经知晓,可军师想过没有,若是李唐守不住汉中呢?
一旦汉中被大秦所得,对我蜀国而言,可就是灭顶之灾了。”刘裕严肃道。
苏秦则道:“这也是不取汉中最大的风险所在,因为咱们并不知道,没了李世民和李元霸的唐国,还敢不敢战。
不过在下认为,高中易守难攻,李唐损失虽大,但有我军支持的话,收住汉中应当是不成问题的。
取汉中虽稳妥,但以蜀国一国之力在汉中抗秦,绝对不如蜀唐两国合力抗秦轻松。
其中利弊,还请主公思量。”
苏秦这话算是把刘裕给问住了,他之前虽也都想到了这些,但却没想到这么细,如今看来确实是他想见到了。
对于现在蜀国而言,取汉中胜在稳妥,蜀国的实力也能快速上升,却不利于抗秦大业。
不取汉中,虽有一定的风险,但对于抗秦而言,显然是更加有利的。
其中利弊,刘裕一时也无法拿捏,必须要好好的思考一番。
这个问题刘裕整整想了一夜,一宿都没睡,也依旧南下决断,于是招来徐庶、王累、田光等人商议。
这些人的谋略虽都不如苏秦,但也能给刘裕提一提意见。
结果除了徐庶支持苏秦外,王累和田光都劝刘裕,不要将希望寄托于他人,还是直接吞并汉中最为稳妥。
就在刘裕为吞并汉中犹豫不决之时,作为先锋进入凉州的李牧,也和隋军正式交手。
李牧率三千飞熊军,经右扶风,过萧关,明着万北地郡而去,可实际却是在迷惑隋军,真正的目的地其实是安定郡。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