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汉冠> 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厦将倾再出山(3)(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厦将倾再出山(3)(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起点文学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可见曹氏对于司马懿的才能,是极为看重东汉末年的社会资源已经完全被门阀家族所垄断,所以士族子弟只要愿意,求个官装点下门面,实非常容易。

  但要进入权力的核心圈子,在那个不是灭人就是被灭的时代,单靠门第和站队也不可能。

  说到底,决定一切的依然是能力。

  因为司马懿能力非比寻常,所以曹操、曹丕两代人对司马懿始终心存不安,明着在用暗着在防。

  虽然司马懿官至右仆射,但却始终被不容许掌兵。

  所以才搞出君主在前线带兵打仗,臣子在后方看家的尴尬局面。

  而且司马懿留在许昌时,理能调动的武装力量满打满算也不过5000人。

  换句话说,曹丕宁可后方空虚,也要先防着司马懿。

  因为马懿能耐太大,乱世离不了这样的人,所以曹氏又不得不用他。

  曹丕给司马懿高位,却不委以兵权,司马懿对于自己君王的心思,自然也是一清二楚,所以他始终维持这一种尽职尽责却又异常低调的状态毫无怨言。

  虽然是由荀彧举荐,但是他和颍川士族的交往却并不多,远谈不上结党。

  另外,所谓人脉,其核心在于利益交换,而不在于感情交好。

  聪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在于彼此知道对方有什么和需要什么,而不在于平时频繁走动、吃吃喝喝。

  以司马懿来说,他一方面忠于曹氏,另一方面在内政上始终维护士族集团的利益,这对颍川士族集团来说已经足够了,根本无需再见什么面。

  而接下来,曹氏家族的「短命」问题,开始让后面的历史走向变得诡异起来。

  曹操还好,活到65岁,基本算是及格,可曹丕39岁就去世了。

  司马懿年长曹丕8岁,当时47岁,正是盛年,而曹之子曹睿,继位的时候才22岁,说不上年幼,但也绝谈不上什么阅历。

  更要命的是,曹睿刚刚继位,东吴孙权就北进攻击襄阳和江夏。

  于是司马懿顺势拥有了统兵权,率军击退两路吴军,斩杀了吴军将领张霸,由此升任骠骑将军。

  再之后,司马懿又率军斩杀反叛的孟达,平定辽东公孙渊。

  这里面斩杀孟达是先斩后奏,也是司马懿为官以来头一回有看似越界的举动,但终归是完全出于公心,所以曹氏也挑不出他什么毛病。

  当然最重要的是,诸葛亮五次出祁山北伐,其中第四和第五次,魏军的统帅都是司马懿,最终不但抵御了蜀军的进攻,还把诸葛亮耗死在了五丈原。

  连续用兵,不仅带给了司马懿功勋和威望,也让他和军队之间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

  要知道,原先军队是完全掌握在曹氏手中的,而如今,曹魏权力版图中的最后一块,司马懿也已经染指了。

  照理说,主弱而臣强,强臣手里还有兵权,拿总该发生点什么吧?结果什么也没发生,司马懿依然保持低调,让交还兵符就交还兵符,让退居二线就退居二线。

  其实这里面的道理很简单,曹氏能够执掌中原,乃至废汉自立,根本在于士族特别是颍川士族集团的支持。

  这一点,到曹睿这,还没有发生质变。

  司马懿能够得到重用,乃至触及到之前曹操、曹丕都不曾让他染指的兵权,前期是因为他的能力,后期还要加上士族集团对他的支持,这一点到此也没有什么根本性的改变。

  两个基础层面都没变,那他干嘛要折腾呢?

  人们总在提所谓「窗口期」役,或是一场比赛,这种提法倒是正确;如果是治国、经商或是人生选择,就要仔细琢磨琢磨了。

  所谓机会,相当于-把钥匙,而环境或者说是大势,则决定了你面前究竟是-扇门还是一堵墙。

  从古到今,无数人在面对所谓「窗口期」的幻像时,眼中只看到那把钥匙,忘了自己面前的还是墙,最碰得头破血流。

  远的不说,单说与司马懿处于同--时代的刘备,在得了汉中、丢了荆州的时候,就被所谓的窗口期所迷惑。

  他看到的是曹魏实力暂时收缩,东吴的军动量暂时居于弱势,而自己和诸葛亮攒了多年的家底儿,此时竟然暂时居于优势。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