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汉冠> 第一百七十三章 风云骤起九州动(5)(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百七十三章 风云骤起九州动(5)(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起点文学
  

  中原必乱。

  若是能够将洛阳的皇帝推翻了,那齐王与河间王,或者与成都王这些汉人宗王,肯定会为了那个皇位打起来。

  待汉人的实力消磨得差不多了。

  不仅仅是并州...

  司州,幽州,豫州,徐州...

  十三州之地,我刘渊都可以争一争。

  毕竟我刘渊姓刘,也算是大汉之后,从晋朝拿回我老刘家的地盘,那是名正言顺的。

  虽然他与汉室宗亲没有半点关系,但并不妨碍他扯起汉朝的旗帜出来。

  一想到未来的事情,便是刘渊,都有些热血沸腾啊!

  大业。

  这是大业啊!

  “大帅,此事还需要仔细斟酌,汉人的事情,我们最好还是不要掺和得为好。”

  呼延翼...

  他这个岳丈还是这般谨慎。

  老一辈的人谨慎,倒是不无不可。

  他的儿子,是怎么想的?

  “玄泰,你如何看?”

  刘和被刘渊突然一问,愣了一下。

  什么我如何看?

  他眼珠转动,脑袋里面已经是在进行头脑风暴了。

  良久之后,刘和才有些谨慎的说道:“孩儿以为,外公的话,还是有些道理的。”

  有道理?

  有个屁道理。

  刘渊轻轻摇头,但嘴上倒是也没有说什么。

  “你回府去,先想个十日,十日之后再来见我。”

  禁足十日?

  可...

  为什么?

  刘和心中疑惑,但他却是不敢忤逆刘渊的意思。

  “诺。”

  他嘴上虽然是答应了,但是心中却多是不服气,以及...迷茫。

  想?

  我想什么啊!

  这个与汉人作对,本来就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现在匈奴在并州也算是混得风生水起,应该是步步为营,外公所言,是很有道理的。

  然而这种想法,刘和也只敢在心中想一想而已,真正让他来说,他是万万不敢的。

  刘和退下之后,刘渊轻轻摇头。

  他的这个儿子,能力还是不行啊!

  他还有一个儿子刘聪,能力应该是要比他的这个大儿子要强上不少,但是现在,已经是在成都王那边了。

  比起冲劲来说,刘聪比之刘和,要强上太多了。

  刘渊眼神闪烁,他现在想的,已经是之后的局势了。

  出兵....

  他自然是可以出的。

  他在魏郡劫掠了不少人口,听说现在魏郡又重新来了人,那便又可以劫掠人口了。

  在魏郡这边搞出动乱出来,他也算是兑现了齐王的承诺了。

  .....

  另外一边,拓跋鲜卑西部也是得到了齐王的信件。

  拓跋鲜卑,如今已经取代了西汉时期的匈奴,成为北方势力最大的游牧民族了。

  说起鲜卑的历史,已经是可以追溯到东汉的了。

  拓跋鲜卑的发祥地“大鲜卑山”就是在今阿里河附近的大兴安岭北段。

  据《魏书·序纪》载,鲜卑之先“积六十七世”,至拓跋氏远祖成帝毛时(西汉武帝在位期间),为“远近所推,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

  所谓“国”,当指氏族集团或部落;“大姓”,即指沃族或比氏族较小的家支。

  毛似是部落联盟的酋长,所称“皇帝”,为拓跋珪时追尊。

  毛下传五世而至宣帝拓跋推寅,正值东汉初年,北匈奴西迁,南匈奴保塞,拓跋鲜卑乘隙第一次南迁,至“大泽”,即今呼伦池(达赉湖)。

  由于地“方千余里,厥土昏冥沮洳(指沼泽地带),谋更南徙,未行而崩”。

  当时拓跋鲜卑还过着“畜牧迁徙,射猎为业”的游牧生活,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联盟阶段。

  推寅后又经六世,至献皇帝邻时,一方面“七分国人,使诸兄弟各摄领之,乃分其氏”,即纥骨氏、普氏、拔拔氏、达奚氏、伊娄氏、丘敦氏、俟亥氏,连同拓跋氏形成“鲜卑八国”,后邻又命叔父之胤为乙旃氏,疏属为车焜氏,形成帝室十姓。

  另一方面因呼伦池附近荒遐,不足以建都邑,再加上随着拓跋氏社会的发展,部落首领为掠夺财富,扩张势力,就必然向南扩展,遂准备第二次南移。

  由于年老体衰,乃以位授子圣武帝诘汾。

  诸汾遵命率众南迁,几经险阻,才到达匈奴故地,即河套北部固阳阴山一带。

  这里水草丰美,树木繁茂,是牧猎的好场所,并接近了中原文化。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