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舌尖上的大宋> 第2011章:新的思路(2/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2011章:新的思路(2/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起点文学新笔趣阁
  

  他见旁边的平卫次郎没有反对的意思,便也跟着点了点头。

  杨怀仁心中窃喜,交州产的粮食实在是太多了,就算武德军和那些江南的粮商不断的建造货船,每年从交州运回大宋的粮食,连交州产量的十分之一都达不到。

  何况除了少部分特殊的地方之外,大宋整体上也根本不缺粮食,他运回来那么多粮食的目的,也是为了减轻大宋百姓的负担,用经济手段抑制粮价而已。

  交州的百姓也吃不了那么多粮食,很多水稻收都收不了,都烂在了地里,百姓也并不觉得可惜。

  与其浪费了,杨怀仁觉得不如卖给高丽和倭国,赚钱事小,赚回来金银平衡大宋的货币体系才是最关键的。

  至于这两个国家将来会强大起来,杨怀仁也一点儿不担心,加入他的预想实现的话,整个东方都会成为大宋的疆域,到时候高丽和倭国这种弹丸之地,又能撑住多久呢?

  只不过是随手搂草打兔子而已。

  何况倭国内部眼下乱的厉害,根本不用担心,说不定粮食运过去,只能增加那些势力集团的争斗。

  而高丽嘛,不久之后女真和契丹开战,高丽恐怕也躲不过战祸,先被女真人吞并也是迟早的事情。

  平卫次郎和高枝洙算是带着满意离开随园的,他们来的目的,也算是基本达成了,武德军的舰队和他们如果成为生意伙伴,那就不再是威胁。

  杨怀仁现在想的,却是未来如何去同化契丹人和其他北方游牧民族的问题。

  以前他也不是没想过,只是当时只是一些小的灵感,离转化成事实可行的办法,还有一定的距离。

  通过和高丽以及倭国使节的接触,他忽然有了新的思路。

  其实这年头的老百姓,文明程度的高国家百姓,国家意识还算比较强,但也强不到哪儿去,多数还是集中在一些读书人心中。

  至于普通的百姓,其实不太在意,或者说在意,但也不会有实际的动作。

  历史上那么多次改朝换代,反抗者也有不少,但绝大多数普通的民众,都是逆来顺受的。

  等两三代人过去,也就没有多少反抗的心思了,百姓们最在意的,还是如何活着,简单的吃饭、穿衣、睡觉、繁衍。

  文明程度的比较高的汉人都是如此,就更不用不说文明程度还相对较低的那些北方游牧民族的百姓了。

  别忘了辽国虽然是契丹人统治的国家,但实际上辽国的人口组成相当复杂,契丹人为主,但也仅仅是数量过半而已,还有相当数量的人口,是其他的少数民族。

  这些少数民族里,除了极少的贵族和统治阶层,更是没有国家概念,生存才是他们面对的主要问题,至于国家意识,还没有形成。

  如果是这样,那么在辽国还是大宋的统治之下,对他们来说就更没有什么区别。

  杨怀仁想的是,要让他们感受到差异,就像今天的例子,卖点粮食给他们?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