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显然是一种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心态。如果在我们需要别人帮助时,可我们的朋友却做出视而不见或是漠不关心的架式,我们会对这种朋友怎么想呢?可是,达马那卡却为自己的这种对待朋友的做法找出了个非常充分的理由。
他说,“这听起来很有趣。你为什么不让我告诉你猴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好,那你就听我的故事,”达马那卡说着,开始讲述起《猴子和圆木的故事》:一个商人开始在小镇郊区的树下建造一座寺庙。木匠和工人每天都要去镇子里吃午饭。可是,这天碰巧,一群流浪的猴子来到了现场。一个木匠正在锯着一个圆木,并把楔子夹在被锯开的两半圆木之间,以把圆木别开,便到锯木。可他没有把圆木锯完就离开了。
猴子开始在树上很高的地方无忧无虑地玩耍着。可是,一只可怜的猴子,它好象注定不会长寿,就坐在被锯圆木的开口上,把它的双腿放在被锯开的裂口中,并用手把撬在裂口间的楔子拔了出来,于是,裂口就猛然合了起来。
看呀,那楔子突然被拔了出来,被锯开一半的圆木迅速合并。那个猴子的双腿被合并的圆木裂口夹在了中间。
那只猴子立即死了。
智者就此说道:一个干涉他人事务的人,注定是要悲哀的。
这个故事好象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提供了很具有说服力的证据。可是,朋友之间能这样做吗?如果见朋友有难就躲着走,那么,你还会被别人当成朋友吗?可是,有些事情就象我们刚才说的那样是有很大风险的。别的不说,就拿开车为例,一位朋友帮忙开车为你办事,结果他出了车祸,这事该如何解释,又该如何处置?因为他不为你帮忙出车,就不会出现车祸。
我们古人总是把朋友看得很重,如刘备、关羽和张飞的桃园三结义;伯牙和子期的高山流水,知音难觅;蔺相如与廉颇的“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甚至有言道,“妻子如衣,朋友如臂。”
也许古人把朋友看得非常重要,使得朋友这个词在我们的感觉中非常地凝重,但是,在现代的日常生活中,朋友好象并没有那么重要,既没有那种知音难觅和刎颈之交,更没有那种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豪情壮烈。所以,我们常常听到的却是这样的故事:
瘦高个和矮胖子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天他们一起去爬山。突然遇见了一只大黑熊吼叫着朝他们扑灭。瘦高个急中生智,爬到一棵树上,可矮个子太胖了,爬不上去。矮胖子哀求高个子说,“兄弟,快拉我一把,让我也爬上去。”“不行,你太胖了,如果我拉了你,我也会掉下去让熊吃掉。”高个子边说边向上爬,越爬越高。眼看大黑熊咆哮着冲了过来,矮胖子就吓得躺倒在地上。大黑熊扑了过来,用鼻子碰了碰矮胖子,矮胖子赶紧屏住呼吸,一动都不敢动。熊又在他身上闻了好一阵子,还是没有动静,那熊以为矮胖子死了,转悠了一会儿就离开了。因为熊不会吃死去的动物。等大黑熊离开后,高个子爬下树来,对他的矮个子朋友说,“哎呀,你可真走运,居然还死里逃生了。熊在你身边闻来闻去,好像是在跟你说话一样,它都跟你说了什么啊?”矮胖子说:“那熊告诉我说,千万不要和那种只顾自己,不管朋友死活的人一起旅行。”说完,他自己一个人走了。
关于这类的故事还有,如在某个傍晚,一只羊独自在山坡上玩,突然从树木中窜出一只狼来,要吃羊,羊跳起来,拼命用角抵抗,并大声向朋友们求救。牛在树丛中向这个地方望了一眼,发现是狼,扬蹄跑走了。马低头一看,发现是狼,一溜烟跑了,驴停下脚步,发现是狼,悄悄溜下山坡。猪经过这里,发现是狼,冲下山坡。兔子一听,更是箭一般地离去。山下的狗听见羊的呼喊,急忙奔上坡来,从草丛中闪出,一下咬住了狼的脖子,狼疼得直叫唤,趁狗换气时,怆惶逃走了。回到家,朋友都来了,牛说:你怎么不告诉我?我的角可以剜出狼的肠子。马说:你怎么不告诉我?我的蹄子能踢碎狼的脑袋。驴说:你怎么不告诉我?我一声吼叫,吓破狼的胆。猪说:你怎么不告诉我?我用嘴一拱,就让它摔下山去。兔子说:你怎么不告诉我?我跑得快,可以传信呀。在这闹嚷嚷的一群中,唯独没有狗。关于友谊的启示:真正的友谊,不是花言巧语,而是关键时候拉你的那只手。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