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三国之最风流> 30 临大事从容不迫(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30 临大事从容不迫(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笔下文学雅文小说南派三叔
  

  有了一流的名望,有了一流的地位,人、地、兵、粮等等也就得之不难了,在即将到来的大乱中,他也就能最大限度地得到袁绍、曹艹等人的平等对待,及早地立住势,自成一家了。

  诛灭赵氏有没有风险?有。

  可与收获相比,这点风险微不足道。

  总而言之,诛赵是势在必行,是一定要办的。

  但,在办之前,保密乃是第一要务。

  虽知荀攸不是不知轻重之人,可荀贞还是交代了他几句。

  荀攸想起了一事,问道:“诛赵事关重大,要不要给京师的袁、何诸君去一封信,通通气?”

  这封信肯定是要写的,不过作用会有多大却就不好说了。

  荀贞知道荀攸这一问的意思是想让袁绍出把力,从而把因荀贞诛赵而带给荀氏宗族的危害降到最低,可汝南袁氏一族之所以能连着几代当上三公,在党人和阉宦的斗争中不但没有受到丝毫的损失,反而越来越富贵,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袁绍的祖父辈们“识时务”,不仅不和宦官、权贵作对,而且与他们交往,甚至交往密切。

  如袁绍的父亲袁成。

  袁绍本袁逢之庶子,袁成是袁逢的二兄,早卒,无子,为续其香火,袁逢因把袁绍过继到了袁成的名下。袁成这个人当年在京师的风头极盛,“贵戚权豪自大将军梁冀以下皆与结好,言无不从,故京师为作谚曰:‘事不谐,问文开’”,文开,是袁成的字。梁冀连天子都敢毒杀,是一个无法无天的跋扈权臣,可就这么一个跋扈的权臣,袁成却与他结好,由此即可见汝南袁氏的家风。

  袁绍可以说是汝南袁氏的一个异类,在听说赵忠对宦官们说“袁本初坐作声价,不应呼召而养死士,不知此儿欲何所为乎”之后,袁绍的从父,时任太尉的袁隗就马上把袁绍叫来,当面警告他不要与宦官作对,又可由此看出,即使能得到袁绍的帮助,也只是袁绍个人的帮助,指望能得到汝南袁氏的倾力相助是不可能的,所以估计即便写信给袁绍,作用也不会太大。

  荀贞说道:“此信不宜早写,待你我准备妥当,等到预备动手之时,再去信京师不晚。”

  荀攸点头称是。

  诛赵这件事,荀贞是早就做出决定了,他又知历史的走向,知风险不大,故显得气定神闲,荀攸虽是人杰,但一来现在还年轻,二来是初闻此事,难免心神震动,显得压力重重,时而蹙眉,时而沉吟。

  荀贞笑道:“离行此事尚远,卿此时多思亦无用也,……你我很久没有下过象戏了,难得今曰风轻曰丽,不妨移坐府中亭上,临池水而举子,沐清风而鏖战,不亦快哉乎?”

  荀攸更佩服荀贞了:“明公临此大事而从容不迫,晏然如旧,此将生死置之度外者,真举重若轻也。”

  两人携手出堂,至府中亭上临水下棋不说,且说赵家宅里。

  赵然满面震惊,一副不可置信的样子:“你说什么?”

  他对面坐了两个人,年纪均不大,都是二十出头。此两人俱赵家子弟。

  其中一个得意洋洋地重复了一遍他刚才说的话:“元城那事儿是我俩叫人做下的。”

  “你再说一遍?”

  “阿兄,我都说两遍了,……元城那事儿是我俩叫人……,哎呀,哎呀!阿兄,你这是干什么!”这人话才说了一半,赵然抓起案上的石砚就砸了过去,恰落到他的席前,把他吓得从席上跳起,狼狈不堪地斜窜几步,差点踩住衣摆摔倒地上。

  赵然勃然大怒,从案后站起,又抓起案上的竹简砸了过去。

  这人方立足未稳,躲避不及,正被竹简砸到腰上。这人腰中缠的是贝带,以贝壳为饰的腰带,被竹简一砸,几片贝壳掉地,连同竹简落地的声音,“劈劈啪啪”一片。

  另一个坐在赵然对面的人先是一惊,继而看到这个被砸之人的狼狈之态,转惊为乐,一手捂着嘴轻笑,一手指着被砸之人的脸:“涂花了,涂花了。”

  两汉的风尚,前汉质朴尚武,到得本朝,早些时候还好,也许是因为刚极则柔、阳极则阴,慢慢地,世风里就掺杂了一些阴柔之气,很多士子、贵族子弟傅粉熏香,衣着也朝女姓化变化,比如这被砸之人腰上的贝带,贝带就是较女姓化的一个装饰。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