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翾说完,便示意丫头将几幅画也扔进了火盆。
众人齐齐点头。
“从今往后,金砂便不是我程家的配方,而是咱们荆溪人的荣耀!程家希望各大家族一道为荆溪长久繁荣昌盛尽力!”
程紫玉站在台上,如一轮红日般夺目……
如此这般,廖氏手握的两件秘物便已成了废物。纵然程家付出了金砂等原泥的配方,可比起廖氏他日可能带来的隐患,程紫玉并不在意。
随后,她做出了第二件让所有人再一次目瞪口呆之举。
她表示:愿意代表程家,捐出程家十年的盈利来行善!
高家的赔偿款已经到位,除去开销和打点,还剩了约摸六万两银子。
这笔银子几乎全都是她讹来,她若放入私囊,那她与高家又有何区别。
当然,这笔银子是有大用处的!
再加上廖氏那儿搜罗到的近二万两银子,此刻她表示,她要拿出八万两银子来行善!
八!万!两!
众人都被这巨额给骇到了,哪还有人会追问这是不是程家十年的盈利。
程紫玉当众表示,其中大部分银两将会办一个江南最大的善堂,收留孤寡老人,也收容难民灾民。
她还要拨出其中一部分的款项为所有荆溪人谋福利。
修路保矿:从水路到陆路,从各矿区到山路,从开山到取矿,她程家都会出资。
修建大型窑场和矿场,扩建市场,并在临近的金陵,无锡等地设立免费的驿站和马队吸引客商前往荆溪……
开办工坊免费教授和培养人才,程家每月都会从中挑取尖子进入程家工坊着重培养,学成后,这帮人既可继续留于程家,也可自行举业……
扶持小作坊,小卖家,入不敷出的本地卖家可凭手艺绝活到程家进行一次无息借贷渡过难关……
她建议荆溪陶业也学外地某些产业,成立一商会。由陶业各大家一起担责,共同监督。既可以相互帮助,相互探讨,深一步发扬荆溪陶,也可以稳定物价……
以上所有支出,每月程家会将单据张贴府外,绝不虚言,由所有荆溪人监督……
林林总总,温柔读了一刻钟才全部读完。
全场鸦雀无声,可看向程紫玉的眼神已经变得恭敬了许多……
程紫玉此举一是为赎罪,二是前世荆溪整个市场都垮了,物价也崩了。四年后她跟朱常安南下破败的荆溪给她的心头留下的创伤到此刻仍时不时发作!
这一世,这样的事绝对不能发生!
她要整合市场,要这个市场强大。不是一枝独秀,而是百花齐放!不是你死我活,而是相互扶持!
那么,纵然风雨再大,纵然程家垮下,也不会连累荆溪人!毕竟,陶业是荆溪人唯一的饭碗!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
前世程家被墙倒众人推!
程家在荆溪没有仇家,可程家多年龙头老大的地位说到底还是触犯了不少人的利益!
无关爱恨情仇,而是很多人盼望程家倒下,似乎只有那般他们才有后来者居上的可能,才有抢占程家市场的机会……
这一世的程家,面上不需要多少风光!
所以她将这次斗陶会的利益都分给了荆溪其他家族,所以她才大方贡献出了整整五种泥料的配方,她还做出了愿与所有荆溪人共进退的姿态!
八万两银子,“十年的盈利”,足够让所有人佩服了!
她一两都不会留!
银子,对于死过一次的她,失去过所有的她,早已没多少吸引力了。只要能保住家族,她怎样都行!
而此举最重要的,她还要收割威望!
她一点都不傻!
前一世皇帝痛踩她时,丢的难道不是皇室的颜面吗?可皇帝能对她出手,未必没有也看中了程家这大肥肉的因素在!她不敢深想,或者,皇帝愿意纵容朱常安,未必不是与那个渣货有了勾结……
这一世,从朱常安,到私盐的幕后之人,想要拿程家开刀的人依旧不少。
树大招风。
李纯有一句话说的很对:她的银子太好挣了。
如此摇钱树,不招狼就怪了!
那么,她便破财买声望。虽然不一定有用,但他日有人动手之时,多少得有点顾忌吧?她被痛踩时,或者有人会为她说句话吧?
当然,这只是她的第一步!
她既然已经决定要比上一世更强势地存在,仅凭这小小声望自然是不够的!……
然而此刻有人不舒坦了,连续咳了两声。
程紫玉一低笑,在魏知县开口前,封上了他的口。
她提出还会捐一笔银子的善款到衙门,由魏大人安排行善……
再无人有任何反对。
所有人脸上除了笑,就是钦佩!
很多人更是到这会儿反应过来程紫玉的真诚并不是为假借善举而打响名声。
否则,她大可以在斗陶会开始那日便如此行事。若是那般,可想而知,即便程家不参与,包括众陶商买家,所有人的关注都会被程家吸引,压根就不会有人在意这斗陶会。
可她没有喧宾夺主,而是等到大会全部结束之后,等到所有卖家都已拿到了各自订单之后,她才最后宣布了她要做的这一切。
这份胸襟,更叫人刮目相看。
此刻的程紫玉一袭红衣飘飘,站在高台。而堂堂魏知县在她身边带着逢迎的笑,更是显得那女子的光芒十足。
至此,程紫玉一劳永逸,再不用担心廖氏手中那两件秘物的横空出世!
而经过这次斗陶会,她如上一世同样,进一步打响了名声。唯一不同的,上一世她打响的是技艺之名,而这一次,她却是收获了整个荆溪乃至江南上下的威望。
善堂很快便立了起来。
她用的是荆溪的名头,不见紫玉二字更不见一个程字,更叫不少人大赞!魏知县很起劲,他兴奋非常,帮着忙上忙下。
有了衙门的帮助,短短二十天,善堂不仅在荆溪地面开出了三家,就连镇江等地也立了起来……
程紫玉自然知县魏知县这么积极是打的什么主意。皇帝要南下了。这一路往北建的善堂,可见他的丰功伟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