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流放到朔方的大儒蔡邕得以返家,董卓听说了蔡邕的名声,便征召他做自己的僚属。蔡邕自称有病,不肯接受征召。董卓大怒,骂道:“我能把蔡邕全族杀得一个不剩!”蔡邕感到恐惧,只得接受命令。他到洛阳后,被任命为司空祭酒。董卓对蔡邕十分敬重,以考绩优秀为理由举荐他,使他在三日内连续升迁三次,在三个不同的官署任职,最后被任命为侍中。
董卓强征蔡邕,是为了表明尊重士人,拉拢人心。
紧接着,董卓将目标转向袁绍。
袁绍出自在朝堂中影响力巨大的汝南袁氏,本人又先后出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等职务,主导和推进诛杀宦官的行动,在朝中颇有声望。更何况,袁绍现在是司隶校尉,有自己的部队,在司隶权力很大。如果能得到袁绍支持或默许,董卓在洛阳城的日子会更加滋润。
董卓对袁绍说:“天下的君主,应该由贤明的人来担任。每当想起灵帝,就使人愤恨。‘董侯’(刘协,因董太后抚养得名)看似不错,现在我打算改立他为皇帝,不知他是否能胜过‘史侯’(指少帝,刘辩出生后被送到道人史子眇家抚养,故被称为‘史侯’)?有的人小事聪明,大事糊涂,谁知道他又会怎样?如果他也不行,刘氏就不值得再留种了!”
袁绍说:“汉朝统治天下约四百年,恩德深厚,万民拥戴。如今皇上年龄尚幼,没有过失传布天下。您想废嫡立庶,恐怕众人不会赞同您的提议!”
董卓恼怒,手按剑柄呵叱袁绍说:“小子,你胆敢这样放肆!天下大事,难道不由我决定!我要想这样做,谁敢不服从?你以为董卓的刀不锋利吗!”
袁绍也勃然大怒,说:“天下的英雄豪杰,难道只有你董公一个人!”
袁绍把佩刀横过来,向众人作了一个揖,径直而出。董卓因新到洛阳,见袁绍是累代高官的大家,所以没敢害他。袁绍把司隶校尉的符节悬挂在上东门,离开洛阳逃奔冀州。
司隶校尉出奔,洛阳再无人可抗董卓!
董卓召集文武百官,自比伊尹、霍光,蛮横宣布要立陈留王为帝,谁敢反对都以军法从事。在座的人无不震骇。只有尚书卢植说:“从前太甲继位后昏庸不明,昌邑王有千余条罪状,所以有废立之事发生。现在的皇帝年龄尚幼,行为没有过失,不能与前例相比。”
董卓大怒,要杀卢植。
蔡邕和议郎彭伯为他求情,说:“卢尚书是全国有名的大儒,受人尊敬,如果现在杀了他,会让全国都震惊失望。”
董卓这才作罢,没有杀卢植,只是免去他的官职。
董卓派人把废立皇帝的计划送到太傅袁隗看,袁隗回报同意。
九月初一,董卓在承德前殿召集百官,威胁何太后下诏废黜少帝刘辩,废少帝为弘农王,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袁隗把少帝刘辩身上佩带的玺绶解下来,进奉给陈留王刘协。然后扶弘农王刘辩下殿,向坐在北面的刘协称臣。
何太后哽咽流涕,群臣都心中悲伤,但没有一个人敢说话。
董卓又提出:“何太后曾逼迫董太后,使他忧虑而死,违背儿媳应孝敬婆母的礼制。”把何太后迁到永安宫。
新帝登基,改年号“昭宁”为“永汉”,再次大赦天下。
九月初三,董卓命人毒杀何太后。公卿及以下官员不准穿丧服,丧礼上只穿白衣而已。董卓又把何苗的棺木挖出来,将尸体肢解砍为末段,扔于道边。还杀死何苗的母亲,把尸体扔在枳苑中。
种种暴行,令人发指。
九月十二,董卓改任太尉,兼领前将军,并加赐代表皇帝权力的符节,以及作为仪仗的斧钺和虎贲卫士,进封为郿侯。
董卓知道不能仅靠强权压制百官。
董卓联合司徒黄琬、司空杨彪一起为党人平反,恢复他们的爵位,并提拔他们的子孙为官。他在幕僚们建议下,亲近士人,征召名士入朝为官,又选拔大量名士担任地方太守等要职。最绝的是,他还不计前嫌,对因为厌恶自己而弃官出走的袁绍、王匡、鲍信等人授以太守,以示和解。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