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第二百零二章 商业集团(一)(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二百零二章 商业集团(一)(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雅文小说起点文学ddxsku南派三叔
  

  大街上几乎没有从事零售业务的商店,全是主营批发业务的专业行栈,如盐行、茶行、皮行、药材行、粮食行、棉花行、油行、纸行等等。这些行栈本身并不拥有生产基地,即他们都是所谓的牙行,但能量极大,基本垄断了某地甚至整个宁绍的某一种商品的贸易,而这其实也是本地宁波商人们进行原始积累的最主要途径。

  姜云帆对这些牙行的本事认识得非常清楚,正如本地人所说的“不经花行而进行的买卖相当艰难”,这些贸易行栈发展至今,已经不再单纯地是做中介业务了,而是拓展了更多的经济职能。比如,行栈可以代为外来客商提供信用保证和交易保证,可以充当公证人,可以代办运送及储存业务,可以提供重要的商业信息,甚至还可以为客商提供生活服务、代缴税款服务等等,总之他们已经突破了以往单一的经纪人角色,向更全面的方向发展了。

  姜云帆在烟台任职时就协助过东岸巨无霸粮食企业国家储备粮库在宁波采买粮食的业务,当时宁波当地的几家粮食行栈就帮了很大的忙,包揽粮食的储存、运输,同时代缴税款,国储粮只要负责签订合同及打款就行了,简直不要太省心,与从南洋千里迢迢运粮而来的荷兰船长们有的一拼了。

  “怎么现在这么多清国商人来贸易?”一连看到好几家脑后拖着辫子的清国商人开办的行栈后,姜云帆也有些懵,虽然东岸和清国已经和平了,但现在商业联系这么紧密了?

  “都是徽州帮的商人!”一名随从说道:“主营茶叶、油料、笔墨行当,现在也开始渐渐发展到典当行业了,生意规模还是很大的。姜总您可能有些忘了,咱们出口到仙台藩的很多笔墨,就是徽州产的。”

  “唔,是有这事,我几乎忘了。”姜云帆拍了拍脑袋,有些尴尬地说道:“典当行可是暴利啊,宁波本地商人怎么搞的,居然让徽州帮插了一脚进来。虽然这些徽州商人们从前明开始就在钱庄、典当等金融业务领域很强势,但宁波已经大洗牌几十年了,居然还能让人家发展起来。唉,台湾银行也是的,整天光盯着贸易,就没考虑过正儿八经发展金融业务。”

  “姜总,其实也没多大关系的。这些徽州帮商人,很多人都打算常住定海了,因为我们能够给他们提供一个非常良好的经商环境,同时市场也非常广阔,这是清国人很难给予的。他们在这里开店,在这里做生意,在这里缴税,时间久了以后,他们到底算哪边呢?”随从笑着说道:“我觉得吧,只要落实好入籍政策,让符合条件的徽州帮商人可以加入我们的国籍,那么这都不是问题。”

  “呵呵,入不入籍的事情先不谈,这金融行业的暴利,就应该征重税。现在宁波不是也吵着要修一条铁路嘛,正好从遍地的钱庄、当铺那儿筹钱,上定铁路可也有将近一百五十公里呢,南方开拓队财政上虽然较为宽裕,可单靠自己也修不起铁路,还是得宁绍广大商民们筹款啊。”姜云帆也笑着说道。

  话说随着宁波经济的发展、商业的繁荣,这些年来具备浓厚地域色彩的商人团体的组合与分布,也开始蔚然成风起来。这些商人集团的存在,不但加强了市场竞争,活跃了商品的流通,同时也强化了宁波经济与其他地区的贸易联系,促进了整个远东地区的商品大循环。正如《宁波周报》曾经感叹过的:“市场之繁盛,不特为本地商人所趋集,其他各府、各省乃至各国商人亦广设本店或支店于其间,盖因政府坚决施行贸易之自由政策也……”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