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支柱产业倒了两个,海产品加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尤其是后者,很多进口了黑水机器设备的商人也在尝试着进行仿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这一点上顺国的长沙枪炮局最为典型,因为东岸人的贸易禁运,他们被迫自制一些关键的零部件,哪怕是手工打制,哪怕成本不低,他们也在坚持进行着。受过一次卡脖子的痛苦,他们真的不想再被东岸人卡第二次脖子,因此直接由国家层面(工部)投入巨资,招募能工巧匠甚至是西洋技师,想尽一切办法进行技术攻关。目前,据陆军情报部门的调查得知,他们已经可以自产相当部分的零部件了,虽然核心的部分仍然需要进口,但谁知道他们未来会不会取得突破?毕竟后进国家的工业发展,都是从这些一点一滴的东西开始的,不是么?
白玉堂也曾经认真思考过如今中国大地上各方势力的技术进步的问题。在他看来,他们的进步有些快了,快到足以让人有些警惕的地步。他考虑过对这些势力实行技术封锁、贸易禁运,但丰厚的商业利益难以舍弃,同时在操作上也有些困难。就像清国,已经被东岸贸易限制得很厉害了,但人家还可以通过英国人、荷兰人、法国人引进技术和设备,甚至是蒸汽机,东岸人的封锁注定不会奏效,只会便宜了那些欧洲国家的商人。
如果说仅仅是欧洲商人竞争的话,倒也还不是没有解法,只不过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罢了。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如今中国大地上的人得思想已经起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几十年的割据战争,多方势力鼎力并存的现状,使得如今的中国大地的竞争程度空前激烈,对各种思想的包容性非常强。即便是看似最愚昧、最保守的清国,朝野上下也在不断反思,不断求索,以期能摆脱被东岸人吊打的难堪现状。
外界武器、思想、文化的流入,在经历了五十年时间的发酵后,目前已经走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各种新学说、新思想虽然极受打压,但仍然不可抑制地冒了出来,并受到了很多人的重视与推崇。尤其是那帮军阀起家的顺国,因为天生实力弱的关系,他们需要更高的生产力来维持他们军事机器的正常运转,因此大力支持资本家,让他们快速发展,并不惜为此让人重新定义了儒家经典学说,捧了晚明时期的很多带有思想启蒙意思的学者,在思想界掀起了惊涛骇浪。这些思想领域的深刻变化,说实话都不是没有影响的,未来中国大陆上的各家势力,或多或少、或快或慢都会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