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三国幼麟传> 第二百二十五章 老将黄忠(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二百二十五章 老将黄忠(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81中文网
  武都郡治、雅顿的居城下辩城位于略阳城西北七十余里,路程虽然不远,但中途山川密布,河网纵横,可谓殊难行走。

  众骑凌晨时分自略阳出发,一人双马,仍是堪堪耗费了一日一夜才告抵达。

  却说下辩一地,经过雅木吉、雅顿两代治理,人口牛马相对较多,亦有不少土地垦殖,其发展程度较之略阳更显繁荣。

  只是一路行来,但见所遇之人,个个面带惊惧,大有草木皆兵之感。

  众人略一思索也就明白了,盖因羌王雅顿尽发大军出征,想来每一部、每一户家中都有青壮应征出战。

  略阳大战的消息尚未传来,但老家已然让人一锅端了,谁都知道雅顿失败已是必然。

  由是,留守后方的族人既要担心随军子弟的死生存亡,还要担心敌人事后是否要追究株连,面对这样的情况,试问他们怎么敢不心生忐忑、惴惴不安?

  此时下辩城的气氛只能用“担惊受怕”四字形容。

  总算此间的征服者马超在他们心中素有威望,又加派兵士巡逻,故而形势还算稳定,尚未发生大乱。

  众人进得城中公署,马超备下简易的接风宴款待。

  对于略阳能以区区两千不到的羌兵,最终击败雅顿八千大军这一战果,他深感意外,席间自然少不了一阵感叹和寒暄。

  宴后,他又派出手下分别安置诸人,他自己则亲自引了姜维、马岱二人入内室商议接下来的大事。

  说起来,诸葛亮身处汉中,能决定武都大小事宜的,也就这三个土生土长的西北汉子了。

  入座奉饮,马超直奔主题,诉苦道:“辛苦伯约与岱弟好一番奔波,原是我夺了下辩后经得清点,雅顿治下共有羌人三千余户,如何安置却是棘手,这几日真是愁煞我也。”

  马岱奇道:“兄长何不效仿我等对雅拉索部的做法,将这些人口尽数迁入汉中,让男的挖矿放牧、女的耕田织布?”

  马超摇头道:“我手上终究只有两千兵力,对付小一些部落自然可以随心所欲,但此间毕竟有近两万人,区区两千兵力只能勉强维持秩序,若要用强的,一个处理不当,就可能会激起反抗,到时局面反不好处理。”

  “那便让他们留在此地,操持旧业也未尝不可。”

  马超眉头更皱笑,叹道:“岱弟想得太也容易了。实不相瞒,这个雅顿表面看着强盛,实则其族中牛羊已经不足十万头,两万人仅靠这些牲畜,又如何能够存活?”

  姜维闻言,不免心道,原来参狼羌这几年间内耗得着实厉害,家底子几乎要败完了,如此一来,这一族势必要靠对外掠夺,才能补贴族用。

  但转念又想到,武都诸羌既然已经会盟,同归大汉治下,自然不可能再让他们妄动干戈了,如何给他们一条生路,稳住当前局势,才是当务之急。

  念及此处,姜维抱拳道:“维此来,就是来给将军献计的。”

  “哦?还请细细说来。”

  姜维稍稍理了理思路,即开口道:

  “维此番带了雅丹随行,他是已故羌王雅木吉的智囊,而此地的羌人原归雅木吉统领,雅丹多有人望。维以为,若着他出面安抚百姓,强调我军只诛首恶,不兴诛杀之策,当能宽羌人之心。”

  马超先是点了点头,但旋即摇头道:“羌人不服管束,这一策能暂缓其心,终非长久之计。”

  姜维笑了笑,又道:“此外,朝廷将在武都设武兴督,我等可择羌人强者青壮为军。羌人物资短缺,为保生计,便不得不加入我军,我将可将军队交由信得过的羌将统领,以汉将为监军,置于武兴督管辖。如此一来,不仅朝廷可以极低的花费募得一支立时可用的仆从新军,亦可大大降低羌人造反的可能。”

  说起来这是他借鉴自北宋的招募厢军之制。

  须知天下但凡有兵灾、饥荒、旱涝之处,必有流民遍地,一旦处置不当,就容易产生人祸。汉末曹操以屯田制应对,招募流民为己用,终成助力,后世对这一策广加沿用。

  但到了宋朝,天下人口密集,土地兼并严重,再无多余土地可以接济这些流民,于是朝廷想出一制,即募集流民中的青壮为厢军,借此从源头上降低流民暴动的可能。

  事实证明,这一制确有效果,这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好处了,

  果见马超闻罢,拍案赞道:“好计策!好计策!没了这些强者青壮,剩下的老弱如何作乱?伯约这一策可以说是釜底抽薪了,哈哈,就以此为定计!”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