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欢喜,又害怕,胡思乱想的乱了方寸。
韦宝看着被众人扶着进入小轿的吴雪霞,又看了看小轿旁边的香儿,摸了摸脸,暗责自己这是怎么了?不会这么色的吧?今天又与吴雪霞亲热了,又与芳姐儿亲热了,现在不知道为什么,鸡儿梆硬,居然好像将香儿推倒就地正法才过瘾。
自己黑化的太快了,难怪古代富人通常都收妻妾的丫鬟一道收,果然好难控制啊!
刚才在和芳姐儿耳鬓厮磨的时候,韦宝还暗下决心,在古代绝不再轻易多增加女人来着,有这么多女人,吃多少伟哥才能一个一个补足她们的需求啊?现在却又看上了香儿。
“公子,咱们回去吧?天色不早了。”林文彪看了眼正在怔怔出神的总裁,轻声提醒道。
韦宝哦了一声,“回去!对了,你派人通知宋应星来山海关见我!我这几日备考,需要用他!还有,派人告诉我爹娘,说我已经到了山海关,这几日要留在山海关备考,过几日再回去看他们。”
“是,总裁放心,我马上安排!”林文彪答应着,让车驾开往海商会馆。
第二日,韦宝起了一个大早。
因为心里有事,急于温书,加上昨天晚饭没吃,酒醒之后的人又饿又渴。凌晨喝了几大碗稀粥,又吃了好几张葱油饼,这才恢复元气。
打坐练功完毕,头仍然有点晕乎乎的,这时候的酒,度数虽然不高,却后劲挺足的。
“以后再不能这样没有节制了,酒这东西,真不是什么好东西!”韦宝自言自语的倚窗而坐,翻看身边的四书五经。
明代科举的乡试和会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
初场试四书义三道,经义四道,二场试论一道,判五道,诏、诰、表各一道,三场试经史时务策五道。殿试则由天子亲策于廷。
策问以经义或政事设问以试士。
明以来科举制不是只考四书五经,还考实务策等具有现实意义的考试题目。
都用朱熹编订的书,主要因为有统一的标准,便于阅卷,这是其一,朱熹的四书集注切中了统治者的需要,方便控制思想,这是其二,理学的流行,这是其三。
韦宝腹黑的认为,朱熹的思想这么被认可,可能跟明朝皇帝姓朱也许也有一定的关系吧?
此时不过天刚亮,韦宝正在看书,廖夫子便来了。
廖夫子不但自己来的,还带了两个书童,拉了整整一车的书过来。
韦宝听到消息,下楼相迎,看见一大车书,不由的头大,“夫子,这些书是?”
“都是你和吴公子准备乡试用得着的,乡试和会试的内容该无二致,你们也一并准备了吧。”廖夫子笑道:“我听吴夫人吩咐,这几日便将手头的事情都放下,专心辅导韦公子和吴公子。”
韦宝一汗,暗忖你这也太厚此薄彼了吧?你的山海书院可不止我和吴三辅两个学生吧?还有几十个要一道进京赶考乡试的学子吧?而且,其中不乏世家大户的子弟,他们不会有意见吗?
韦宝说出了心中疑虑,廖夫子微微一笑,毫不在意:“他们若有不满,便去找吴夫人说去,山海书院是吴府捐输的,吃谁的饭,干谁的事,世上之事,本就不平嘛。”
呃,说好的师德呢?说好的为人师表,一视同仁呢?廖夫子,你不行啊!
韦宝虽然暗中腹诽,却也没有说什么,也许廖夫子说的不错,世上的事情,哪里有公平的呢?有权有势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想占用多少教育资源都可以!
明初,由于连年战争,前朝原有官僚系统老的老、死的死、逃的逃,其他能作为敢担当善落实的干部基本被明太祖揽入彀中。剩下不配合的,一句“不来我朝做官,感情您还有别的打算?”哪还真敢有其他打算。
当然,还是有不少能人贤士遗落世间,不是忌惮太祖的残酷,就是纠结淮西集团太过坐大,“马上短衣多楚客,城中高髻半淮人”。
再加上明初百废待举,科举制度也还没完全捋顺,庞大的官僚队伍仍凑不够数。
太祖就走上了一条自我培养人才的道路,狠抓国子监。
国子监为国有公办体制,吃喝穿住打包供应,随同家眷也有补贴,校服为御定“裥衫”,教材为钦定书籍。
教职员都是朝廷命官,由吏部任命,包括祭酒、司业、博士、助教、学正和监丞等职。
学生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皇帝指派分发的官员子弟名额,即为官生,一是各地保送的府、州、县学的生员,所谓民生。
官生民生招生比例为2:1,重点以训练官生为主进行政治统治,到后来官生越来越少,民生越来越多,洪武二十六年,八千多名监生中仅有四名官生。
权利与义务往往是对等的,你得到的越多,让渡的就越多。
国子监规定了每天的功课作业,完成不了,不讲什么人权尊严,就是痛打一顿。
同时,还有很多校规校纪,比如不准议论时政,不准对课业有疑问,不准对师长不尊,更不准对皇帝不尊,哪些书可以读,哪些书不可以读……不一而足,并且这些规定都是御定的,不遵守就是违制,罪过就大了。
国子监专门设有“绳衍厅”,备有行扑条凳和竹篾,用于惩罚不听话的学生。
初犯记过,再犯趴在条凳上用竹篾打五下,三犯打十下,四犯即开除或者充军罚役。
并且监生没有任何申辩上诉的权利。
楚王好细腰,国中多饿死。太祖朱元璋残酷冷血,国子监的祭酒也多严厉角色,教学管理不以循循善诱为主,而以高压严酷著称。
监生稍有不敬,即被虐待惩罚,甚至强迫饿死,被迫缢亡。因此监生发生过几次反抗运动,但都被朱元璋压制下来,试想连疑问都不准你产生的人,怎能允许你反抗呢?这或许也是官生越来越少的原因之一吧。
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朝各项工作渐渐步入正轨,科举考试也能正常开展,洪武十五年以后,定下来子卯午酉年进行乡试,丑辰未戌年进行会试,乡试定在八月,会试定在二月。
想要取得乡试的资格,必须过五关斩六将,先后通过县试、府试和院试取得秀才身份,才能参加乡试。
当然,成为秀才也便能享受统治阶级的某些特权,比如可以免除徭役、粮役,享有部分法律特权等等。
不过,这时候还未真正进入公务员队伍,还必须通过在各省省城的乡试成为举人,才真正能称得上“老爷”,所以范进中举,才会如此疯癫兴奋。
如果想做大官,还要继续参加会试和殿试,考试通过授予进士出身,才算真正开始迈入人生的巅峰。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