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宝只得道:“那我只能给雪霞了。”
“那是你们两个人的事情,我管不着。”吴襄笑道。
“爹,那我呢?花了二十万两纹银,给我安置到哪儿去了啊?我这个三榜同进士出身,按照礼制,应该安排到地方当县令吧?”吴三辅问道。
“我的儿子怎么能去当什么县令啊?爹都给你安排好了,去詹事府!先弄个从七品的主簿厅主簿!过个一年半载,爹再给你想办法!詹事府是闲差,不用做事,不必担任何风险,最适合你不过!你只要不犯浑,不辱骂上官,不与人打斗,爹保你一辈子太太平平当京官,等资历熬个十年八年的火候够了,外放当个布政使也不是不可能!”好家伙,吴襄已经将吴三辅这一辈子都计划好了:“家里也不用你弄银子,爹每月还给你多加零花银子!你多与同僚,与上官处好关系就成。这种官儿,天底下最容易当的吧?”
吴三辅闻言大喜:“成,我都听爹的。”
吴三凤听的有些吃味,觉得生活太不公平了,自己学问不比三辅差,可惜,自己这辈子怕是难以赶上三辅了啊!
吴三凤知道,这一切都因为吴三辅与韦宝是好朋友!在出来这么个韦宝之前,吴三辅只是家里闲人一个,最不受待见啊!哪儿像现在,爹说话,三句话不离三辅。
不过,自怨自艾而已,吴三凤也不是傻瓜,也不敢摆在脸上。
“魏公公给了我好几个地方,我思前想后,最好的还是这个詹事府!因为有机会见到陛下啊!懂吗?能见着陛下,可是比拍谁的马屁都顶用。”吴襄老谋深算的,乐呵呵的对几个人解释。
吴三辅笑道:“那我得去学点木工活,听说陛下最喜爱做木工活!”
吴襄闻言,大喜过望,拍了拍吴三辅的肩膀:“儿啊,你到底是懂事了啊!有这想法就很好,不管有没有机会见着陛下,一技傍身总之是错不了的!陛下才二十出头,少说还得做几十年天下!你怎么样都有机会见着陛下的。你与陛下有共同的喜好,将来见了面,也有共同话题。”
韦宝一汗,记得以前在现代看古代穿越小说,尤其是木匠皇帝这个时期的,都说要用木匠活与皇帝拉近距离,岂不知,满朝都是木匠好不好?
就像嘉靖皇帝一朝,满朝都是炼丹修士好不好?
詹事府,是明清时期中央机构之一,创设于明洪武朝。该机构为模仿明朝旧有机构并加以扩充,主要从事皇子或皇帝的内务服务,其中置詹事、少詹事等官职。
洪武初年,置大本堂以藏古今图籍,召四方名儒训导太子、亲王。不久,太子居于文华堂,诸儒轮班侍从,又选才俊之士入充伴读。
当时,东宫官属除了太子少师、少傅、少保、宾客以外,还有左右詹事、同知詹事院事、副詹事、詹事丞、左右率府使、同知左右率府事、左右率府副使、谕德、赞善大夫,都以勋旧大臣兼领其职。又有文学、中舍、正字、侍正、洗马、庶子及赞读等官。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改定左、右春坊官,各置庶子、谕德、中允、赞善、司直郎,又各设大学士。随即又定司经局官,设洗马、校书、正字。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因属官太多而无所统率,才设詹事院以总之。
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改名詹事府,驾驭左春坊、右春坊、司经局等部门,统府、坊、局之政事,置詹事1人(正三品),少詹事2人(正四品),府丞2人(正六品)。主簿厅主簿1人(从七品),录事2人(正九品),通事舍人2人。
左春坊:职官有大学士(正五品)、左庶子(正五品)、左谕德(从五品)各1人,左中允(正六品)、左赞善(从六品)、左司直郎(从六品,后不常设)各2人,左清纪郎1人(从八品,不常设),左司谏2人(从九品,不常设)。右春坊的官员设置如左春坊。
詹事掌统府、坊、局之政事,以辅导太子。少詹事为詹事之副贰。明太祖对太子的教育很重视,既不随便付之以重任,又特设一套较前代完备的东宫官,以训导太子。
《明会要·职官七》引《明通纪》: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正月,中书及都督府议,仿元旧制设中书令,欲奏以太子为之。帝曰:“取法于古,必择其善者而从之。元人事不师古,设官不以任贤,惟其类是与,岂可取法?且吾子年未长,学未充,更事未多,所宜尊礼师傅,讲习经传,博通古今,识达机宜。他日军国重务,皆令启闻,何必效彼作中书令乎?”乃令詹同考东宫官,设少师、少傅、少保、詹事、率府使、谕德、赞善,宾客等官。
这表现了明太祖的卓见远识,詹事府官员对太子的影响最为直接,所以明太祖慎择其人,常以勋旧大臣兼领其职。据《明史·唐铎传》记载,初置詹事院,太祖对吏部说:“辅导太子,必择端重之士。三代保、傅,礼甚尊严。兵部尚书唐铎谨厚有德量,以为詹事,食尚书俸如故。”以后,凡东宫官缺,则命廷臣推举孝义笃行之京官兼任。英宗天顺(公元1457—1464年)以前,或尚书、侍郎、都御史兼任。宪宗成化(公元1465—1487年)以后,例以礼部尚书、侍郎由翰林出身者兼掌之,明太祖规定宫官由廷臣兼领,其谋虑是很深远的。
据《洪武圣政记》记载: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十二月,礼部尚书陶凯请选人专任东宫官属,罢兼领之职,庶于辅导有所责成。帝曰:“古者不备其官,惟贤能是用。朕以廷臣有才望勋德者,兼东宫官,非无谓也,尝虑廷臣与东宫官属有不相能,遂成嫌隙,或**谋,离间骨肉,其祸非细。若江充之事,可为明鉴。朕今立法,令省台都督府官兼东宫赞辅之职,父子一体,君臣一心,庶几无相构患”。这说明了明太祖规定“兼领”之制是接受了西汉巫蛊之祸的教训。宫官“兼领”就可预防廷臣与宫官相构,而**谋,“离间骨肉”。这是明太祖调节宫廷内部矛盾的重要措施。
通事舍人掌东宫朝谒及辞见之礼。“凡廷臣朝贺,进笺进春、进历于太子,则引入而举案”。春坊大学士执掌太子向皇上奏请及讲读之事。洗马掌经史子集、制典、图书刊辑之事。凡天下图册上东宫者,皆受而藏之。校书、正字为洗马之佐,掌缮写装潢并校正典籍之讹谬。
不过,在明中期以后,詹事府成为翰林官迁转之阶,太子出阁的讲读之事都由其他官员充任,名实已不相符了。
总的来说,吴襄为吴三辅安排去詹事府,还是很有眼光,很有想法的。
不过,韦宝却觉得,二十万两银子买一个詹事府的从七品闲职,也就吴襄做得出来了,这也太贵了吧?
别人都是花大价钱弄肥缺,而吴襄倒好,花大价钱弄一个闲职?
“你们肯定奇怪,我花二十万两纹银给三辅弄一个闲职做什么?我是怕三辅沾上党争啊,我不求你在官场上多出息,平平安安的就好,官场上面的事情,扑朔迷离,谁也看不准的,尽量不要和谁走的太近!变天的时候,不至于被大风大雨伤着。”吴三辅道。
韦宝闻听吴襄这么说,十分佩服,虽然这种明哲保身显得太保守,但韦宝也能体会到父亲对子女的爱护!
“爹,眼下不都是魏公公当家吗?与魏公公走的稍微近一些,没啥吧、反正你给我弄的是一个闲职。”吴三辅道:“再变天,也变不到我头上吧?是不是想的太多了一些?”
“你听我的就是了,咱们给魏公公送一些孝敬银子,不碍事的,你做个闲职小吏,再变天也的确变不到你头上。但你要谨记,既不要与魏公公底下人过从甚密,也不要与东林的人过从甚密,都没有什么好处的,记住了吗?”吴襄郑重其事的对吴三辅道。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