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明鹿鼎记> 【1074 韦公爷连夜拜见林小玉】(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1074 韦公爷连夜拜见林小玉】(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
  

  “不是你小心的问题,你要么就和魏忠贤抱持好关系,要么就反魏忠贤,到了你现在的声势,你没有办法抱持中立的,明白吗?”毛文龙见韦宝似乎没当回事,着急的提醒道。

  “反是反不动魏忠贤了,皇帝很信任魏忠贤,而且魏忠贤的势力在宦官中间盘根错节,皇帝也不可能把身边的太监都换了。”韦宝道:“这都是大明的运作模式决定的,谁来也没有办法。但我也不能投靠魏忠贤,否则等将来皇位换了人,东林党重新得势,我得跟着倒霉。”

  因为将毛文龙当成了自己人,韦宝也没有什么不好谈的,索性将这些秘密想法告诉了毛文龙。

  朱元璋废除宰相,确实使得皇权得到了加强。但也给皇帝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正所谓“内外诸司皆咸决于上”,使得整个帝国的运转全都依靠皇帝一人来控制。

  朱元璋是个典型的“劳模”,他虽有些冷酷严苛,但对于治国理政,可谓矜矜业业。

  他每日“眛爽临朝,日晏忘餐”,在洪武十七年,曾八天内处理大事三千二百九十一件,每天平均要处理四百多件,确实配得上劳模这一称号。

  作为开国之君的朱元璋似乎忽略了一些事情。他所开创的朝廷运转体制,皇帝每日的工作量是按照他勤于政务的工作态度。

  按照他理政的才能和自身的意志品格来设定的。

  他的子孙虽然日后也姓朱,但这种能力和品格是不能遗传的。

  历史表明,一个王朝越是到最后,成长于深宫之中的皇帝往往是有些退化的。

  并且废除宰相后,皇权至高无上。

  如果君主昏聩无能,荒怠朝政,很难有一股力量给予纠正。

  因此,明太祖虽然严禁宦官干政。

  但明朝宦官势力的崛起,恰恰是在洪武朝便埋下了隐患。

  明太祖驾崩后,建文帝朱允炆即位,朱允炆是一位受到过良好儒家教育的君主。

  其为人温文尔雅,颇有仁君之容。

  因此,他对于宦官的态度也是和正统儒家的观点,和他的祖父一样,认为宦官只是下人,必须要严加管束。

  但在靖难之役中,在建文帝身边备受管束的宦官成为了朱棣的情报来源。

  朱棣因此掌握了京城的虚实,方才一举成功。

  而朱棣原本王府中的宦官们也多随他一同参战,并立下了汗马功劳。

  因此,等到朱棣登上了皇位后,便认为宦官们忠于自己,将其视为心腹,对宦官也多加委任,如监军、出使等职。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同时对大臣们进行监视,明成祖时设立东厂,由皇帝身边的亲信太监掌握。

  东厂的设立,标志着明朝宦官势力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为明朝宦官问题的开端。

  朱元璋以自身为标准所设立的这一套体制,在朱棣以后的明朝皇帝身上开始难以运行起来。

  首先,废除宰相,权力开始归于内阁,内阁在处理朝廷大事时,是通过票拟制度。

  正常来说,内阁将政务统一意见,处理妥当。

  然后交给皇帝审批,皇帝认为同意,便朱批下发。

  但永乐以后的皇帝往往没有其祖宗们的工作能力,因此产生了“凡每日奏文书,自御笔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笔趣阁 biqugew.co]的情况,产生了大臣们受制于宦官的奇葩局面。

  到了朱棣的孙子,明宣宗朱瞻基时,更是严重违背了明太祖不准宦官读书写字的祖训。

  在宫中设立了“内书堂”,专门教宦官读书认字。

  俗话说得好,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教宦官读书认字,可谓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使得太监们不光有了权力,还有了对付大臣们的智谋。

  明朝的宦官有二十四个衙门,每个衙门里宦官们的首领被称之为太监。

  在这二十四个衙门之中,司礼监和御马监是权力最大的两个。

  司礼监专管内外奏章,御马监专管皇帝兵符。

  宣德时,产生了司礼监秉笔太监和司礼监掌印太监的职务,他们一个负责提皇帝代笔批红,一个负责盖章。

  这两个职务可谓位高权重,凡是明朝历史上有名的权监都出自于此。

  到了明英宗时,太监王振颇受英宗信任,权倾朝野。

  肆无忌惮的王振甚至将明太祖当年立在宫中不许宦官干政的铁碑直接盗走,可见其气焰嚣张。

  而英宗时,宦官的势力已经开始染指到了兵权。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