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带着铁路到大明> 第11章 定期体检,设医学院【求追读】(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11章 定期体检,设医学院【求追读】(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尤其是一些疾病,在刚开始时病人根本没感觉,待症状显现,已然难治。”

  “因此,在后世,上到国家领导人,下至稍微富裕的百姓,都会定期体检,无病安心,有病治疗,早治早好。”

  “其三,在京师建立医学院,召集天下名医汇聚于此。”

  “一则让他们交流医术,促进医学发展;二则可方便明年皇孙、皇后病发时,及时请诸多名医会诊。”

  大明不是后世,交通不是靠双腿,就是靠车马,从稍微远一些的地方到京师(南京),往往需要十天半个月,甚至一两个月之久。

  而有些病症是耽搁不得的,或者初期能治好,拖得久了便治不好了。

  对于急症病人来讲,名医在本地还是在千里之外,完全是生死两个概念。

  所以刘宽才提出了第三条建议。

  除此之外,他也是想借机让大明尽快拥有一家医学院,让医学尽快发展起来。

  便于百姓治病的话且不说,倘若他真的回不去后世,只能留在大明,以后生命保障就得交给大明的大夫们。

  他并没有看不起明代大夫医术的意思,但此时的医学水平、医疗条件乃至医药方面,跟后世真的完全没法比。

  很多后世的小病,在此时可能会要人命。

  刘宽可不想穿越到明朝没几年,便因得了个感冒就一命呜呼了。

  话说后世似乎有人推测,马皇后跟朱标都是得感冒死的?

  这说明古代感冒死亡率不低啊,且不分贵贱,运气不好的话,有钱有势也治不好!

  念及此处,刘宽越发觉得,应该将发展大明医学当做第一等重要之事去做。

  听了刘宽的话,朱标道:“刘公子所说前两点倒是好办,但第三条···刘公子可知如今大明太医院有多少名医?”

  刘宽还真不知道这事,便问:“多少?”

  朱标道,“即便算上院使、院判,也只有六位名医而已。事实上,院判、院使只因追随我父皇较早,受到信重因而得职,二人只能衬得上一县之名医。”

  “倒是四位御医,皆是我父皇开国后从各方征召而来,为一府乃至一行省之名医,个个医术惊人。”

  刘宽听了惊讶,没想到洪武时期大明太医院的名医这么少,名副其实的才四个。

  他觉得,这虽不能说是朱雄英、马皇后、朱标相继病死的主要原因,但肯定占有一定因素。

  他不明白的是,向来注重自家人(或者说护短)的朱元璋,怎么会犯这种“错误”呢?

  朱标接着道:“几年前,有人上书说太医院的名医太少,有失皇家体面,请我父皇多征召名医聚于京师。”

  “随后便有御史进谏,说天下各地名医有数,若将地方名医聚于京师,地方百姓患疑难重兵将求治无门,此不仁也。”

  “我父皇认为这御史说的对,于是便驳回了先前那人的建议,故如今太医院只有四位名医。”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