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儿臣怎么觉得,您在交待后事呢?”
李世民眉毛一挑,罩着李承乾的后脑勺就来了一下:“胡咧咧一天!”
而军队呢,李勣、侯君集、李道宗、谢映登、苏定方,程知节,有他们六个在朝,李世民没什么不放心的。至于其他的将校,那就是看李承乾自己的用了。而且,李世民也知道,这家伙在用兵方面,很有自己的主意,高昌之战就是典例。怎么用兵,用将,他心里有数,李世民倒是不用太上心。
“高明,你要给朕记住一点,想要国家传承有序,江山万年一统,法定的传承,皇权的平稳过度,才是最重要的。”
“朕开了一个不好的头,但朕希望,从你开始,国家的传承,能井然有序起来。”
李象呢,是庶出,按照礼法来说,他缺了一个嫡,将来的东宫,不该他来坐。
但李承乾说的也有道理,国有长君,社稷之福。李象是最年长的皇孙,而且人也聪明,毅力也不错,培养培养是个守成之君的材料。
“父皇,您就不指望,儿臣做个守成之君?”
“你?错翻眼皮吧!打你小子揍得建成、元吉家的孩子哭爹喊娘的,朕就知道你不是好相与的。”
长孙无忌那话怎么说的,儿孙自有儿孙福,李承乾啊,是块自磨的美玉,不需要人刻意去雕琢,他自己就能成材。
前几年呢,李世民还不服气,总觉得长孙无忌是偏爱他的外甥,所以挖空心思给李承乾找老师,想着按照他的想法培养储君。
可这些年过来,再回头看看,长孙无忌说的是对的。老五,他派了薛大鼎,权万纪过去,都是百里挑一的好老师,可把他教成什么样了呢!
这事一过,李世民也想通了,顺其自然吧!反正这些年,李承乾扑腾的也很好,宗室、朝廷受益颇多。
“父皇,您是说,我以后怎么折腾,都行了?”
“还反了你啦!朕是说,你小子给朕注意点,捅了大篓子,朕把你的脑袋拧下来,堵上!”
秋收的粮食问题,李承乾处置的很得当,冬天关中的粮价也很稳定,常平仓出粮的数量,仅仅是去岁的七成,这说明百姓的日子有所缓和。
还有宫中用度的问题,太子妃做的也很不错,他听皇后说了,前隋一月之用,足够现今三月的开销。太子妃是个能持家的,这一点比李承乾强多了!
“看什么看,朕说的不错吗?”
“你自己算过,每年从你手中流出去的钱有多少吗?”
当然,李世民也知道,李承乾的那些钱,没花在自己身上,也没有浪费,都是用在大唐的建设了,否则他也不可能毫不阻拦。
但凡事,要有度!要多想想魏征说的话,那老东西说话是不好听,但却是苦口良药,是会让君上受益的。
李承乾呵呵一笑:“是,父皇教训的是,儿臣记下了!”
李世民见他那样,也是哼了一声:“你小子啊,记在心里,知道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