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xs科举作为一种人才选拔机制,虽然早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出现萌芽,后又经过隋朝发展,但真正大规模的应用,却是在唐朝。
大唐的科举分为两种,即常举和制举。所谓常举,便是“常贡之科”,也就是通常所指的科举考试,时间和科目较为固定;制举,是皇帝为选拔特殊人才而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不定、时间不定,属于特殊选拔考试。
科举考试科目极多,其中最为主要的有六科,即秀才科、进士科、明经科、明法科、明字科和明算科,统称为六科。
秀才科列为常选科目之首,考察国家大政方针,由于考试极难,经常也难以录取一人,以至于报考人数越来越少。
进士科考试难度仅次于秀才科,虽然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但报考人数却不断增多。考试内容主要有三部分,一是“帖经”,考察对经书的熟悉程度;二是“杂文”,主要考察诗、赋等题材的写作水平;三是“策问”,通常为时务策五道,考察对国家政策的了解和时政事务的对策。
明经科考儒、道经义,大唐的经书分为正经和杂经,其中正经共九部,根据重要程度和难易程度,又分为大、中、小三个等级。
明法科考察律法知识,选拔司法人才,考试内容为唐律七条、令三条,考试分为两部分,一是帖律、令,考察对律令的熟悉程度;二是笔试,考察对律令的使用,通常为具体案件十件。
明字科考察文字理论和书法水平,考试还是分为两部分,一是考察对《说文》、《字林》两部著作的熟悉程度,二是口试相关内容。
明算科。主要考察数学和天文学知识,考试内容为《九章律》、《海岛》、《孙子》等。
而李承乾最为看重的,便是秀才科、进士科、明法科三项。因为这三项,都是选拔实物人才的。
好是好,但缺点是,能考上的人,太少了!有时候,一科只有一两人,说是凤毛麟角也不为过。也不知道是人真的不行,还是这里有什么茂密,所以今年,他特地来看。
今年的主考是孔颖达、副主考是长孙冲,由他二人带领吏、礼二部的吏员,负责今年的考试。
孔颖达向李承乾介绍,每年开考之前,朝廷都会对学子的资格进行审查,而学子需要提供两个凭证。一是州府开具的解状,以证明自己具备考试资格;二是记载个人的家状,这其中包含学子的姓名、年龄、籍贯、相貌特征等内容,以便朝廷查验身份。
资料递交上去后,吏部或礼部会审核、发榜,公示结果。在公示期间,如果有瑕疵,便会被取消考试资格。公示结束后,只有仍在榜上的学子,才能参加接下来的考试。
接下来便是考试了,礼部下设贡院,考试、阅卷、放榜全部在贡院进行。
考试期间,学子每天的卯时携带笔墨砚台、清水、食物等入场,然后经过一天的考试,当天酉时收卷,考生离开考场,等待第二天的考试,周而复始直到考试结束。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