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上命昭唐> 答疑附故事两则(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答疑附故事两则(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各位跟老父亲闹过矛盾吗,肯定的,而且不止一次。把老母亲气哭、气昏过吗,必然的。

  包括我。

  故,主角的儿女不成器,总有那么竖子仗着娘舅母族或者自作聪明跟他机关算尽打擂台也是可以预见的未来。一窝全是孝子,那是童话。何况涉及到皇位。

  另外,继承人所继承的局面是也不一样。

  所以太子是谁,还有得说法。

  而我呢,就基于以上我的推论设计推导剧情。

  五,你这书里,大头兵怎么出口出章,那么高的文化水平?

  答:你们是拿对宋、明、清丘八的印象去套唐军了吧。这里解释一下原因。一,所谓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唐代,军人还不是后世被人排斥、厌恶的职业。在募兵形势下,加入军队的既有破产农民、世家贵族子弟、小地主,也有投笔从戎的士子,甚至还有和尚、乞丐、逃犯。

  王建,偷牛贼。

  钱鏐麾下的顾全武,觉得当和尚没前途,当兵,结果从一介大头兵奋斗到官至太保。

  李罕之,更是个传奇。少年时当儒士,志在考进士。读书读不进去,落发为僧,一次游方到汴州,在城门口从早到晚蹲了一整天没要到饭吃,大怒!乃掷钵于地,毁僧衣,亡命为盗。

  土匪当腻了,又当兵。

  成汭,先是逃犯,复为和尚,再为马贼,再当兵。

  韩建,衙兵世家。

  一句话,军人来源复杂。你随便揪个大头兵,是文盲不稀奇,但人家跟你聊起历代政治得失,你也不要惊讶。

  其次,对于祖辈世代从军的武夫。以这会武夫的从军待遇,家庭条件都不差,弹弹古筝,画个画,读读诗词歌赋,大多数都玩得起。王师范老子王敬武,淄青小校。但你看王师范的文化水平,几个读书人赶得上他?

  不要因为他是武夫,就认为他是文盲,就天然的把他们和文化人对立开来。

  事实上,我阅读两唐书、资治通鉴,很多大头兵的兵变方案、兵变发言、即兴演讲能力令人震惊,其思维缜密、语言犀利、对政治的认识,完全和之前汉魏南北朝、宋元明的军人是两个物种。换个时髦的词——属于高学历武夫。

  本次答疑完。

  另附两次兵变,给大伙见识下武夫风采。别说魏博了,魏博不够看。

  一,出丧。

  唐德宗贞元八年,宣武节度使刘玄佐薨,朝廷欲自委新帅,以陕虢观察使吴凑移镇汴州。但怕出麻烦,于是事前遣使密问监军、行军司马:“吴凑可乎?”

  监军孟介、行军卢瑗曰:“便。”

  吴凑遂赴任,行至虎牢关,汴州衙兵让他等一下:”刘帅马上出葬了,等我们给他办完丧事你再来。”

  行军司马卢瑗觉得不像话,没同意,坚持先迎新节度使。

  于是——“将士大怒!”凌晨,衙军全副武装一路破口大骂开进罗城,将刘玄佐之子刘士宁抓到帅位上坐好,然后七手八脚给他换上黑色孝服,呼为留后。

  随后——“执大将曹金岸、浚仪令李迈,曰:‘尔等皆请吴凑者!’遂脔之,唯卢瑗获免。”

  衙兵们把把曹金岸、李迈两名文武抓出来杀鸡儆猴,按在军门前,数落他俩的罪行:“就是你们要迎接吴凑是吧?”说完,乱刀剁成肉酱。

  监军孟介、行军司马卢瑗被赦免。再之后,刘士宁拿出钱财——“请之为帅。”请求衙兵任命自己为节度使。衙兵许之,于是令监军、司马火速上表,向朝廷讨要转正诏书。德宗闻讯,不敢招惹,给了。

  贞元十年,刘士宁解除衙将李万荣兵权,令改任府城都虞侯。李万荣不悦。

  某日,士宁出城打猎,万荣乃谓众曰:“有诏征大帅入朝,使吾掌留务。汝辈人赐钱三千贯,无他忧也。”众听命,然后派人通告刘士宁:“诏征大夫,宜速即路;若迁延不行,当传首以献。”赶紧滚,节度使换人了,再不走,宰了你。士宁无可奈何,流浪长安做了寓公。

  ***

  二,盛夏。

  元和十四年,李师道伏诛。宪宗以华州刺史马总为郓曹濮节度使。以义成节度使薛平为淄青齐登莱观察使。以行营供军使王遂为沂海兗密观察使,分淄青为三道。

  兖海观察使王遂,本钱谷吏,性狷急,无远识。时军府草创,人情未安,遂专以严酷为治,所用杖绝大于常行者,每詈将卒,辄曰:“反虏”。

  翻一下:王遂这人是财政官出身,急性子,没远见。当时淄青刚平定,王遂认为非严刑峻法不足治,打罪犯用的棍棒比平时大得多。处理违反法令的士卒,动不动就骂之:“你这反贼!”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