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走后,鳌拜心情瞬间大好。
终于不是背景板了。
他将与白起,与韩信,与所有将士,共赴此战,以显军威,以彰军勇。
......
京城的学府内。
建筑古朴典雅,青砖灰瓦,古树参天,环境幽静,仿佛与世隔绝。
学府的中心,是一座宽敞明亮的书房,这就是宋濂和他的手下文人学子们的日常工作的场所。
书房的四壁,挂满了各种典籍,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应有尽有。
这些典籍,有的装帧精美,有的古旧残破。
书房的中央,摆放着一张大书桌,这是宋濂的工作台。
书桌上,堆满了各种资料和笔记,宋濂常常在这里,一边翻阅典籍,一边记录信息,一边整理资料。
他全神贯注,乐在其中。
书桌的周围,摆放着几张小书桌,这是手下文人学子们的工作台。
他们有的在翻阅典籍,有的在记录信息,有的在整理资料。
书房的角落,摆放着一张大书架,这是典籍的存放处。
书架上,典籍整齐排列,分类明确,一目了然。
书房的窗外,是一片绿意盎然的庭院,庭院里,古树参天,花香鸟语。
“宋先生。”一个学子恭敬地走到宋濂身旁。
“这卷《天工开物》,学生有些困惑,不知该归于哪一类?”
宋濂放下手中的书卷,接过《天工开物》,他仔细阅读,然后缓缓道:“《天工开物》记载了古代的各项技术,农耕和工匠综合性著作,因此应该归于技艺之言一类。”
学子闻言,恍然大悟,道:“多谢宋先生指教,学生明白了。”
另一个学子手捧一本厚重的《岁时广记》缓缓走来。
学子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犹豫:“宋先生,这本《岁时广记》,学生不知应归于哪一类,望先生赐教。”
宋濂放下手中的《天工开物》,接过《岁时广记》。
他轻轻翻动书页,书页发出的沙沙声。
“《岁时广记》,这是一本关于岁时节日的书,它记录了古人对自然、社会、人文的观察和理解。”
他将书轻轻合上,道:“你应将它归于地志一类,岁时节日,是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对文化的传承,它们如同岁月的印记,记录着历史的变迁,文化的演进。”
学子闻言,恍然大悟,他深深鞠躬,道:“多谢宋先生指教,学生明白了。”
宋濂负责将各地送来的书籍进行分类,随后记录在案。
接着再将记录好的书籍运送进宫内,由于谦和解缙二人带着学子们誊抄。
他也得了清闲。
耳边少了于谦和解缙的争吵,他瞬间感觉整个世界都美好了。
这两人都太聪明了,聪明人和聪明人在一起,可是会针锋相对的。
他们总想比个输赢。
但,真正的聪明人会这般吗?
大智若愚啊。
还是年轻啊!